发布会快讯|光伏产业赋能荒漠化治理,宁夏探索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2月13日,记者从自治区“统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区统筹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新能源建设,率先制定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管理规范,打造新能源与生态修复协同新模式,有效助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深度融合发展。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积极开展效益评估,组织专家对全区现有分布在同心县、中宁县、盐池县等地的部分光伏电站基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经评估明确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如改变局部微气候环境、增加草地植被盖度、提升生物多样性等。同时,明确光伏运营期可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地表结皮和植被恢复,达到防风固沙作用。

发布会现场。

为进一步规范光伏项目建设用林用草,我区制定出台《“林光互补”“草光互补”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提出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使用林地草地的禁建区、可建区及规划布局,明确用林用草审核审批程序、光伏方阵管理措施、施工区损毁林草地修复模式和修复成效监测等内容,科学规划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规范明确要求,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的林草地原则上不能进行光伏建设。在优化电池组件方阵布设方式方面,对光伏板下沿高度、前后阵列净间距等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光伏发电与板下、板间植物正常生长互不影响。

此外,为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方面,我区坚持开展科学生态修复,要求风电、光伏项目建设不得采伐林木、割灌及破坏原有植被,不得将乔木林地采伐改造为灌木林地后架设光伏板,光伏方阵用地原则上不得改变地表形态,场区内禁止大规模地面硬化,并要求建设单位科学编制草原生态修复方案,优先选用乡土灌草种,同步开展生态监测,准确掌握项目建设区草原生态系统良性演替变化,不断通过更加科学、细致、严谨的规范管理,推动我区光伏新能源项目更加合理使用林地草地,助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深度融合发展。(宁夏日报记者姜璐马雨馨/文付杨/图)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