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加快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建设推动柑橘产业发展

核心阅读:

2023年8月,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立项,新平县成为全省建设的首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之一。在3年的项目实施期内,新平县紧紧围绕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实施引种选育、研发绿色种植技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柑橘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紧扣“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引领—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主线,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支撑,大力推动柑橘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集成科技人才支撑力、平台创新资源集聚力、企业产业发展带动力,着力将柑橘变成支撑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从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点亮科创之光,到新平龙橙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智慧之门,再到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现绿色发展模式……

随着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的实施,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创新资源汇聚哀牢山、红河谷,让这里的柑橘特色产业在科技赋能下呈现出树壮企增效、果甜农增收的勃勃生机。

“政府+企业+院校”

系统构建科技赋能发展体系

一年前,在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实施进入关键阶段之际,来自政府部门、院校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协调项目推进,同绘创新路线图。这一场景充分彰显出依托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构建的“政府+企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为新平县柑橘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新平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负责人陈绍英介绍,2023年8月,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顺利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立项,新平县成为全省建设的首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之一。在3年的项目实施期内,新平县紧紧围绕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实施引种选育、研发绿色种植技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柑橘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总体目标,立足完善顶层设计,系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支撑,赋能柑橘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

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

在这个体系中,作为项目组织单位的新平县人民政府,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规划,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项目实施管理单位的新平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担项目组织申报、实施管理、监督指导责任。

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单位,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平龙橙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产业龙头企业承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任务。作为项目实施支撑单位,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和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三家高校和农技部门,承担引种选育、绿色种植、智慧果园、人才培养等科研课题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

在此体系支撑下,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引领—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主线,集聚创新资源协同发力,推动柑橘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快车道,带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科创+智慧+绿色”

体系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走进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营养、植保、种苗等科研部门和检验检测实验室内布满了各类仪器设备,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土壤、病害和产品质量分析。在企业联合高校建成的科技小院,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植物营养、土壤营养和种植管理研究。

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企业项目经理杨晟昊说,依托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企业正着力推动农业生产工业化,实现柑橘产业发展从传统向现代蝶变。

陈绍英介绍,新平县在推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实施中,立足柑橘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需求,结合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特点和高校、科研机构优势,设置科研攻关课题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任务,组织实施团队作战,全力推动体系攻关,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全县柑橘特色产业注入智慧和绿色“基因”。

杨晟昊介绍,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立足破解干热河谷地区季节性干旱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哀牢山区种植基地坡度大增加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风险、产品质量控制和品质提升等共性问题,围绕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设定的智慧灌溉系统、山地轨道运输系统、产品质检中心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五大课题和任务,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超标准完成各项课题和任务。

截至目前,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将原定建设的产品质检中心课题提档升级为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设立营养、植保、种苗等科研部门和检验检测实验室,配备了40人的科研团队。同时,依托高校提升科技小院能级,吸引创新人才入驻,开展植物营养、土壤营养、种植管理等分析研究。投入2000余万元,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建成覆盖6000亩柑橘种植智慧灌溉系统,实现了智能操作、单株用水精准控制、管理户用水数据控制,较传统喷灌带灌溉节水20%以上。建成全长6600余米的山地运输系统,覆盖面积1200亩,实现采果和有机肥短程控制运输。

新平龙橙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辉介绍,根据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课题设定,企业承担数字果园建设任务。截至目前,企业联合第三方机构投资158万元自主研发的柑橘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已投入试运行。系统包括前端种植基地信息、农事操作、采摘运输、物资仓储、人员工资以及后端分选加工、产品销售、质量追溯等管理模块,土壤、气象、病虫害监测等硬件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数字果园项目建设和示范推广,将为企业和全县柑橘生产智慧化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种养循环绿色示范项目完成了包括4个生猪养殖单元、年均4.8万千瓦时沼气发电、年均2.6万吨沼液和沼渣制肥还田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构建起“生猪+沼气+水果”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示范体系。

在三大主体围绕科技创新、智慧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同时,云南大学开展水土保持研究试验示范课题研究,四川大学实施水肥管理田间节水试验研究。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立足加快推进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步伐,建成4个柑橘品种试验点,引进新品种29个,建成15.6亩新品种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全县柑橘种植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联合开展柑橘技术专著编撰工作。

“人才+平台+企业”

汇聚合力推动产业向新前行

杨晟昊介绍,依托新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支撑,企业建成了技术中心,建立了专家工作站,提升了科技小院,建成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以这一系列科创平台为支撑,企业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产业人才培养,选送20余名应届毕业生到企业种植基地进行实践实训,组织60余名技术人员进行柑橘种植技术培训,探索打造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新路径。

陈绍英介绍,新平县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除了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还立足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长远目标,依托项目实施推动产业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提升产业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重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在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依托高校支撑积极推动柑橘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和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两大载体,加大对橘农的科技培训力度。新平龙橙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种植基地创建柑橘田间学校,面向橘农加大技术输出和产品销售服务力度。高校与地方联合举办3期科技培训,培训科技人员和橘农500余人次。

在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依托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建设和提升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能级的同时,新平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动柑橘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组建产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公司、玉溪市柑橘产业技术研究所,推行柑橘生产管理菜单式“服务型托管”模式,通过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推行柑橘生产全过程“生产型托管”模式。通过构建柑橘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释放联农带农效应,推动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入列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之际,新平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持续加大柑橘产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截至目前,组织柑橘种植经营主体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户,3户通过认定,11户柑橘种植企业入列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企业。通过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速度,在项目实施期内组织申报5项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超过36件。水塘镇通过建设柑橘产业园区,大力推动产业发展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基地化、基地园区化。

新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建设中,通过集成科技人才支撑力、平台创新资源集聚力、企业产业发展带动力,正着力将柑橘变成支撑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截至2024年10月,新平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9.18万亩,挂果面积17.65万亩,预计产量超40万吨,产值近17亿元。全县柑橘种植覆盖12个乡镇(街道)、106个村(社区)、704个村(居)民小组,培育柑橘产业新型经营主体316户,建成26家加工企业;培育出“褚橙”“龙橙”“潘橙”“高原王子”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品主销国内一线城市,出口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雯霖文/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