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周的赛程安排,亚冬会将于2月14日晚正式落幕。在受各方夸赞审美高级的开幕式,以及即将到来的闭幕式上,齐怀远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会场。
他有一个外号更为网友熟知——“奥运村齐师傅”。在去年的巴黎奥运赛场之外,他作为唯一一位中国小巴司机负责接送运动员,并将其中的趣事在社媒与众网友分享,被称为“我在巴黎的最大人脉”。
巴黎之夏结束后,他又辗转多个赛事,如今也来到了家门口的亚冬赛场。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中,他聊到本次哈尔滨主场亚冬会开幕式比起往届的惊艳之处,也介绍了志愿者团队在跨年排练中的不易。
齐怀远在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对话齐怀远
[1]哈尔滨所营造的氛围比八年前的札幌更出色
九派新闻:这段时间感觉如何?
齐怀远:还不错,只有临近开幕式那几天稍微降了温,其实哈尔滨室内还是很热乎的。可惜我从12月17日来到哈尔滨之后因为工作一直待在场馆,还没来得及出去逛逛。开幕式结束后,目前也在准备闭幕式志愿工作。除了按部就班地完成志愿者部署外,也在尝试做一些新的点位设计。可以透露的是,闭幕式上我们会做一个交接,把会旗交接给下一届举办国沙特,也会有一些和开幕式表演呼应的节目,值得期待。
九派新闻:你曾参加过札幌亚冬会的志愿者工作,哈尔滨亚冬会给你的感受如何?
齐怀远:那肯定是我们的开幕式呈现效果更好,我们的现场氛围是无与伦比的,哈尔滨人民用最大的热情和最高的礼节欢迎亚洲的八方来客。但是有一说一,札幌的开幕式场地要更大一些,毕竟那是举办过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球场。当然这次在哈尔滨我们营造出来的氛围是比札幌时期好很多的,本身亚冬会的级别在这里,我们也是全力以赴去对待。
齐怀远与开幕式倒计时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从巴黎奥运的小巴司机到志愿者管理专家,可不可以理解为一种“升职”?工种转变带来的差异感大吗?
齐怀远:也不能这样说。其实去巴黎夏奥前,我的团队就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做过志愿统筹工作的顶层设计,甚至巴黎奥运会我也有机会去做志愿者主管,不过因为语言关未能实现。
当然身份不同,带来的体验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巴黎,我更多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体验和学习。目前我基本上一年会参加十几个赛事,也都是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其中,就发现国内跟国际赛事相比,整个运行维度的差距很大。在国外,外国人比较随性,他们会把整个比赛看作一个节日,我们则更习惯把它看作一个完整的赛事,考虑的事情更加系统化。
[2]志愿者基本是东北大学生,为服务赛事放弃春节假期
九派新闻:能否简单介绍你的志愿经历?
齐怀远:我在武汉上大学时就做过很多活动的志愿者,最早十几年前的广州亚运会就开始做了,冬奥会也已经参加过3届,亚冬会这是第2届,去年也到巴黎参加了夏奥,2019年的时候还被抽调去筹办过一段时间军运会。由于近年来赛事需求较多,我也辞去了汽车工程师的工作,独立组建团队负责赛事筹办与志愿活动。
九派新闻:大概介绍一下你本次亚冬会的具体工作范围。
齐怀远:我们团队主要为整个开闭幕式志愿服务提供智库支撑,包括方案策划、执行,以及对将近六百名志愿者的岗位培训,开展培训演练。我所在的观众组属于用人大户,将近300人。我们组的工作涉及观众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关联方都需要对接,或者说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人数上去以后事情就是比较复杂。
我当时在开幕式内场,也需要不停地用对讲机进行指挥,随时准备处理突发的事情。在这样的室内场馆,往往容易发生走廊拥堵,物品丢失,有人走错路等情况,好在我们准备足够充分,没出现什么我们想象以外的事情,成功向大家展示了一场完美的开幕式。
排练亚冬会开闭幕式的志愿者们。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参加过那么多届赛事活动,你对这届志愿者有什么印象?
齐怀远:志愿者们通过选拔之后,我也和他们见过面,第一个印象深刻的特点就是东北孩子身高确实高。再有就是在哈工大这样的高校面试时,学生们的素质都非常好,也有退伍大学生士兵,以及参加过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报名参加,他们往往都有着比较强的社会活动经验,比其他学生会更成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