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朗诵、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视频讲解(五年级)

大语文作文课堂 2025-03-21 09:14:4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年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一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好消息,我刚听到时激动得泪水湿透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愁容早已消失不见,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天里我放声高歌,痛痛快快地喝酒庆祝,明媚的春光正好伴我们一起回家乡。我想象着立刻从巴峡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直奔故乡洛阳。

朗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诵,大语文作文课堂,38秒

注释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初闻:刚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立即。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东北部。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

洛阳:杜甫的家乡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兴奋的心情,以及他渴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体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赏析

情感真挚强烈:整首诗围绕 “喜” 字展开,开篇 “忽传” 表现消息来得突然,“涕泪满衣裳” 则生动描绘出诗人听闻喜讯时喜极而泣的状态。后面 “喜欲狂” 更是直接点明这种狂喜的心情,诗人的情感如汹涌的潮水,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

场景转换自然:诗人先写自己听闻喜讯的激动,接着描写家人的愁容消散,展现出家庭氛围因喜讯而瞬间改变。又想象自己在晴天放歌纵酒,计划着如何还乡,场景转换自然流畅,一步步将喜悦之情推向高潮。

节奏明快:诗中运用了不少连贯性的词语,像 “即从”“便下”,读起来节奏紧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迫不及待想要还乡的急切心情,也让整首诗充满了欢快的氛围。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春天。当时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地区。长期漂泊他乡、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听到这个喜讯,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七言律诗。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所以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 “诗圣”。他的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0 阅读:14
大语文作文课堂

大语文作文课堂

精选各种体裁的作文,提高作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