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突围!中兴智能汽车为何能从珠海驶向全球

李逸晨说车 2025-03-29 08:29:21

在现代社会,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波浪潮中,有一家公司正以其独特的发展故事和惊人的成绩,悄然改变着人们对中国制造的传统观念。这家公司就是中兴智能汽车。很多人或许一听到“中兴”,就会想到通讯行业,但是,通过对中兴智能汽车的深入了解,很多人会发现,原来这个企业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讨论: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智造”?

有些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几个电动巴士吗?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而另一些人则指出,正是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兴智能汽车所取得的那些骄人成就,不仅仅是数车交付的问题,更是涉及到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中,如何走向全球、如何承担起更大责任的命题。无论你持有怎样的观点,都可以说,中兴智能汽车的发展之路,是充满争议与思考的。

在珠海金湾区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中兴智能汽车正在为一批新的新能源客车进行最后的涂装。作为一家公司,它的存在与转型过程,简直就像一部現代制造业的成长传奇。从一个只有改装资质的小厂家,逐渐迈向全面生产新能源客车的光辉之路,这是怎样一种清晰的战略规划与执行力的体现呢?

追溯到2016年,在一个荒草丛生的小厂房,随着中兴通讯收购了广通客车,这一切都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本以为改变只是简单的资产整合,实际上却是对中兴智能汽车远大愿景的第一次投放。彼时的广通客车不过是个正在挣扎的小企业,但中兴通讯的到来,犹如给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这个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客车制造商。

在创建初期,中兴智能汽车遵循“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不仅顺应了全球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也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公共交通领域的支持和重视。然而,有人对其前景表示怀疑,认为在已经饱和的市场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企业很难实现突破。

初期的挑战相当严峻,国内公交市场严苛的竞争环境、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怀疑、技术升级滞后等多重困境如潮水般涌来,使得中兴智能汽车在艰难中探索前行。但蒋代卫的决策却让这家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此之后,2017年该公司交付了204辆深圳西部公交和132辆珠海公交,打开了市场的局面。虽然这些数字看似普通,但正是这些耕耘为后续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逐渐地,市场对中兴智能汽车的反应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品牌形象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订单纷至沓来。然而,在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永不满足的中兴智能汽车显然并不打算止步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企业以“整车智造”为目标,力争获得整车生产和新能源双资质。这不仅是为了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份额,更是中兴智能化的战略的升级。

在2018年之后的岁月中,这个团队全力以赴,最终在2019年如愿获得了整车生产资质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对于许多业内人士来说,中兴智能汽车的这一突破意义非凡,意味着这家公司成功实现了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未来能否继续保持竞争优势,除了技术的精进和产品的创新,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同样至关重要。

在国内市场完全打开的同时,中兴智能汽车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公司决策层提到的“双循环”战略开始浮出水面。这一战略带领中兴智能汽车走向国际,为其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大市场的大门。2017年,团队努力开发符合欧盟标准的新能源客车。当时互联网盛行的年代,各种信息流动迅速,业务员在与国外客户沟通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客户都对中国制造表示不屑。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进入国际市场是简单的产品输出,但实际情况往往复杂得多。中兴智能汽车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文化、标准、服务等多维度的压力。以在罗马尼亚的市场开拓为例,李森建作为国际市场的销售经理,最初的每次拜访几乎都没有任何收获。你可能无法想象,每一封邮件、每一次拜访都需要反复确认,最终才得到客户的青睐。

不过,李森建没有放弃,他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外界的质疑。不到三个月后,李森建成功找到意向客户并敲定合同,这成为了中兴智能汽车在国际市场中确立的一次成功趁势。尽管困难重重,但公司在外贸上的出色业绩为后续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022年,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出口欧洲的新能源客车的佼佼者。

当然,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平坦。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客车订单几乎归零,企业的运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过,中兴智能汽车凭借其提前布局的国际市场,得以在这场经济寒冬中逆流而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拥有国际客户资源的优势,也让中兴智能汽车在风口来临前成功转型。

在转型的过程中,经验的沉淀非常重要。通过总结在国外市场的实践经验,中兴智能汽车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在这样一次次迭代中,团队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得到了提升,而这也令他们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逐渐扭转了劣势,掌握了主动权。

2021年,随着哈萨克斯坦订单的增加,企业的资金状况在逐步得到改善。然而,接下来的一系列诉讼案件让中兴智能汽车的融资之路陷入停滞。资金链的收紧令蒋代卫和他的团队倍感压力,但公司却在最高层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达到合作的共识,并顺利完成了200台客车的交付。

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面临压力与挑战的中兴智能汽车始终保持团结与信心。在将订单完成后,公司还顺利拿到了国内其他市场的订单并获得了来自母公司中兴通讯的1.8亿元支持,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度过了难关,还在不断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着2022年逐渐接近尾声,企业实现了3000万的净利润,并被授予多项荣誉。显而易见,正是这种强大的韧性与适应力令中兴智能汽车在极端时期选择逆袭,它用智慧的经营模式与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成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而这条路线,或许也为未来的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些启示。

随着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中兴智能汽车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新法规《欧盟通用安全要求》对新能源客车出口的安全认证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所有希望进入欧洲市场的制造商来说,都无疑是一种考验。同时,中兴智能汽车并没有被这些挑战吓倒,他们选择以坚实的研发力量和创新的精神来面对这一切。

为了获得这9项认证,团队的小伙伴们几乎将自己的生活转移到了各种极端测试环境中。在烈日下的新疆、高寒的昆仑山脉等极端区域进行测试,团队从未松懈一步,正是这种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最终让中兴智能汽车获得了崭新认证,并成功再度打入国际市场。

取得的成绩虽然令人振奋,但中兴智能汽车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无论是面临的国内外竞争还是市场变化,都是一条漫长而荆棘密布的路。通过不断努力和求索,中兴智能汽车在蜕变中再成长,从初期的改装资质公司,成长为如今具有多项国际认证、在多个国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新能源客车重镇。

今天的中兴智能汽车已经不再单单只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它更是一种支撑新时代的信念,是对中国制造业精神的诠释。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坚守初心、创新求进,正是中兴人一直坚持的信条。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实在的成果,中国制造又一次向全球展示了它的责任与担当。

以创新驱动未来,以智慧把握方向。中兴智能汽车的每一步都在为中国制造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一段公司的历史,更是关于奋进、拼搏与梦想的故事。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里,中兴智能汽车正在谱写新的篇章。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他们都将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为实现更高的平台而不懈努力。

0 阅读:3
李逸晨说车

李逸晨说车

李逸晨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