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作者在家庭压力和个人意愿之间的挣扎。父母为了催促他结婚相亲,却引发了他对传统观念和现代社会的猜想。这种家庭压力和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你有没有经历过?快跟着一起看看!
作者的自我认知与社会期待我30岁那年,父母终于放弃了让我去打工的念头,开始着急地给我相亲。父亲每天下地干活,一边干活一边对我说:“儿子啊,你也不小了,得赶紧娶个老婆,再晚娶孩子都老了。”母亲则是口若悬河:“你看人家那谁谁家的儿子,都三个孩子了,你啥时候也带几个孙子回来给我逗逗?”我有两个姐姐,嫁出去的鞋穿起来,姐夫虽好,可也没把姐俩养得跟公主似的。所以父母对我娶媳妇这件事是拼了命的急,恨不得一下子给我找个又漂亮又能干又贤惠的姑娘。
就在父母急得上火时,一个乡里给我们家来说亲家的,说是给我介绍对象。我记得那是个下着小雨的早晨,我和父亲出去劈柴,顺便给牛喂草。那个说亲家的带着一个年轻姑娘,站在我们家院子门口迟迟不敢进来。后来我才知道,她叫小文,比我小三岁,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所以一瘸一拐的。她家境不好,全靠父母种地养猪维持生计。她长得还算漂亮,但一瘸一拐的样子实在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我和父亲一起抬回了一捆柴,回到院子里时,母亲正在给小文做饭。她看到我们回来,连忙站起来搀扶着走过来,说话笑得特别灿烂。父亲看在眼里,满意地点点头:“这姑娘人不错,就是有点残疾。”
第二天一早,小文就走了。父母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神色有些失落。母亲叮嘱我:“这姑娘人挺好的,就是身子不好。”
几天后,我们收到了小文家寄来的礼物和彩礼钱。父母高兴地说:“看吧,这姑娘挺诚实的,我们要不你就娶了吧。”
在这个物质社会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外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漂亮、会做家务、会赚钱,这些成了我们选择伴侣的标准。而残疾人则被我们排斥在这个标准之外。其实我和父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这样的偏见。
这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期望和个人意愿之间的矛盾。父母希望我们幸福,但有时候他们的期待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束缚。你是如何看待家庭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平衡?快来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