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村大槐树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23 00:48:21

在唐坊镇毛家村,村北路东有一池塘,在池塘中央突起的高台上,有一粗大的槐树。树干上部已经缺失,树下半部分依然靠其顽强的生命力,用嫩芽向人们展示着生的希望。这棵槐树需三人合抱,其貌不扬却引起人无限遐想,被村民称作“山东不死槐”,是明代所种古槐树。

相传,明朝建立之前,刘伯温与北汉王在今毛家村区域作战。为区分百姓好坏,作战双方都发放牌子,挂在门口,以作为提示。有己方的牌子,就不进行骚扰。可是由于交战双方势同拉锯,你来我往,百姓不管放哪边的牌子,最终也没有安全感。后来就有人想出了办法,一个牌子两面都做了标记,一面是刘伯温的,另一面是北汉王的,不管谁来,只是翻翻牌而已。大家纷纷效仿,的确安定了一段时间。后来,事情暴露了,北汉王大怒,认为此地老百姓刁顽,下令杀光全村所有人,导致路无行人,十室九空,一派萧瑟景象。

明洪武年间,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据传,洪武初年,毛氏祖先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转到河北省枣强县,最终移居今毛家村。背井离乡,满怀对故乡的思念,先人种下了一棵槐树苗作为怀念。在全村人的精心响护下,小树苗茁壮成长。伴随着槐树的成长,毛氏家族不断繁衍生息。年岁日久,这寄托着毛氏家族对祖先和故乡怀念的槐树,也逐步被神化,并赋予了灵性。它不再是普通的槐树,成了山东不死槐,是治病救命的神树。村民在附近修了庙,除了供奉神像,更对槐树敬若神明。赶庙会、池塘洗澡树下乘凉,成为老百姓的重要活动。

据说,当时树南是一片玉米地。许多善男信女从几十里外赶来,面向槐树跪拜,同时在面前地上放上一张纸。因来的人太多,很多玉米秸被踩倒了。跪拜的过程中,玉米花粉会随风飘落,落到纸上的,就是神树赐的药。小心包好,回家冲服,病很快就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求药的人络绎不绝,队伍不断扩大,场面蔚为壮观。按照现在的说法,玉米花粉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一直到90年代,附近老百姓之有跪药的行动。这更多体现了人们物质生活的落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间的巨大反差。而大槐树,也已从寄托对先人、故地怀念的古树,转化为寄托对生活美好憧憬的神树。

版本二

相传,毛家村有一棵古老的大槐树,形状奇伟,枝叶茂盛,在当地闻名遐迩。

大槐树的树干有四人合抱粗,里面已经枯空,树皮呈紫黑色,大约有十厘米厚,道道突起的皱折标志着它年龄的古老。树冠宛如巨大的伞盖。巍峨支撑在空中,繁枝密叶不露一丝缝隙;四周的垂条披散着,几乎触地。如同西方女郎蓬松的柔发;繁密错杂、粗细不一的枝干千奇百怪,各具形态,仰首观望,其妙无穷。有一粗枝向下弯曲,不知谁在什么时候把它拦腰切断了,中出洞孔,仿佛大象的鼻子;有一细枝盘曲而上,是“虬枝”,又像蛇态;其余的,有的像马,有的似牛,有的像苍龙之首,有的似虎视眈眈的猫头鹰,有的一头弯垂似低首觅食的鹅颈……观之令人神思飞越。

古槐的形态算是一奇,古槐的传说更奇。其中,“小龙的传说”就很有趣。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小龙,非常向往独立自由的生活。有一天,它偷偷地飞游到这里,一眼发现了这棵大槐树,立刻发出狂喜的吼叫,它以为找到了独立自由的栖息场所,在这茂密的槐叶中谁也不会找到它了。于是,小龙把树心挖空,安了家。在此之后,它每天绕树三匝,兴些风雨,以助槐树之长。有时它攀附在密叶之下,更加自信别人不会发现它,从此便可以独立无羁了。可是,有一天,只听雷声轰响,神通广大的龙王终于寻到这里,不管小龙是怎样地苦苦哀求,硬把它捆捉了回去。临走之时小龙对大槐树洒下了依惜的泪水。这泪水便被后人称作“圣水”,每逢有重大节日或者家里有人生病都会有人到老槐树底下“求药”。这个传说流传至今,

年老的人仍深信不疑,每逢饥荒年,人们便向古槐求取食粮,一次次免遭饥难。

0 阅读:1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