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的这些年:从乡镇到县直,“单位,椅子,立场”全变了

在体制内的这些年:从乡镇到县直,“单位,椅子,立场”全变了

这是冬冬冬的第128篇原创文章

大家好,我是冬冬冬!

体制内一个普通的事业编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乡镇的经济工作,今后将利用业余时间,跟大家聊聊体制内的那些事,也希望可以结交五湖四海的好朋友们!

昨天,老刘给我打电话,说要讲个有意思的事。

我说,你们下午开会是不是跟工信局的副局长吵起来了?

老刘说,你怎么知道的?

我当时就笑了,我们乡镇的主管副职也参会了,我当然知道。

老刘说,她知道的不完整,你来给我做个红烧猪蹄,陪我喝点,我给你讲完整版的。

今天,咱们就聊聊当初的副职逃离乡镇成为副局长之后的故事。

县里工信局每个月都会组织召开经济工作运行会,本来这个会一般都是月底开,但是这个月是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所以提前开了。

这次的会议是由工信局分管产值上报的王副局长主持,各乡镇分管副职参加。

王副局之前一直在乡镇担任人大副主任、副镇长等职务,也一直主管产值上报的工作,这次县里调整干部,刚被提拔到工信局任副局长,这是第一次主持这样的会议。

这种会议王副局参加的不少,不同的是,以前是坐在底下,现在是坐在台上。

会上,王副局长安排工作,根据他们工信局的分析研判,给各个乡镇都安排了数据不小的产值上报任务,而且特别强调,必须完成任务。

当时就有乡镇的主管副职问,你们是根据什么做的分析研判?是掌握数据了,还是进入企业了。这个分析研判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你们坐在办公室里用计算器算出来的?

王副局原来乡镇的人更是咄咄逼人,王副镇长,一个月前镇长的产值上报工作还是你分管,当时你还说企业生产经营不容易,不能给企业增加负担,产值上报尽量跟纳税申报保持一致。怎么你刚提了副局长,就分析研判的把产值上报数据提高了好几倍。

最后,王副局的一句话更是让整个会议室炸了锅,他说,这个月的产值上报非常重要,是政治任务,我们工信局只要最后的上报数据,其他的都是你们乡镇的工作,完不成的乡镇由你们的书记直接跟县领导解释吧。

因为现场没有主管副县长在,没人能压得住乡镇这群主管副职,最后王副局和乡镇主管副职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中不欢而散。

我问老刘,你当时在干吗?

老刘喝了一口酒,一边啃着猪蹄一边慢悠悠的说,我在一边煽风点火呗。

体制内的朋友都知道,绝大多数县直部门的副局长都在乡镇担任过副职。

乡镇副职有多年分管组站工作经验,他们在负责分管工作过程中对大部分县直局机关业务都能初窥门径。更关键的是,他们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培养出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为干部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遗憾的是,大部分乡镇干部在成为副局长后,首先考虑的是找到乡镇的痛点,拿捏乡镇。

乡镇里太多的副职都吐槽过县直部门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但是当这些乡镇副职回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捏乡镇。

换位思考一下,你能理解王副局长吗?

在乡镇的时候,鄙视和唾弃那些拿捏我们的县直部门,但乡镇副职在走到县直部门的位置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奈,大部分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道理也很简单:单位变了,椅子变了,立场就变了。既然是工信局副局长,就要把责任压到乡镇,就要让自己人少干活、少担当、少吃处分。

但王副局长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成为县直干部之后,他没有一丝对过去的怀念和怜悯;在安排工作时,态度强硬甚至是强横,连甩锅都没个靠谱的理由;他在安排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时,连个让人信服的说法都没有。

我问老刘,如果你回城后到王副局长的位置,这个会你怎么开?

他说,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先讲政策说明自己无可奈何,再讲感情请大家互相体谅,之后提要求让乡镇安排工作,最后请大家吃饭。

我说,那你能当个合格的副局长了。

他问,那我什么时候能当副局长呢?

我给他夹了一块猪蹄,来,吃猪蹄。

注:本文为虚构内容,旨在反映一种普遍现象,并非针对具体个人或单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是冬冬冬的第128篇原创文章

大家好,我是冬冬冬!

体制内一个普通的事业编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乡镇的经济工作,今后将利用业余时间,跟大家聊聊体制内的那些事,也希望可以结交五湖四海的好朋友们!

昨天,老刘给我打电话,说要讲个有意思的事。

我说,你们下午开会是不是跟工信局的副局长吵起来了?

老刘说,你怎么知道的?

我当时就笑了,我们乡镇的主管副职也参会了,我当然知道。

老刘说,她知道的不完整,你来给我做个红烧猪蹄,陪我喝点,我给你讲完整版的。

今天,咱们就聊聊当初的副职逃离乡镇成为副局长之后的故事。

县里工信局每个月都会组织召开经济工作运行会,本来这个会一般都是月底开,但是这个月是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所以提前开了。

这次的会议是由工信局分管产值上报的王副局长主持,各乡镇分管副职参加。

王副局之前一直在乡镇担任人大副主任、副镇长等职务,也一直主管产值上报的工作,这次县里调整干部,刚被提拔到工信局任副局长,这是第一次主持这样的会议。

这种会议王副局参加的不少,不同的是,以前是坐在底下,现在是坐在台上。

会上,王副局长安排工作,根据他们工信局的分析研判,给各个乡镇都安排了数据不小的产值上报任务,而且特别强调,必须完成任务。

当时就有乡镇的主管副职问,你们是根据什么做的分析研判?是掌握数据了,还是进入企业了。这个分析研判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你们坐在办公室里用计算器算出来的?

王副局原来乡镇的人更是咄咄逼人,王副镇长,一个月前镇长的产值上报工作还是你分管,当时你还说企业生产经营不容易,不能给企业增加负担,产值上报尽量跟纳税申报保持一致。怎么你刚提了副局长,就分析研判的把产值上报数据提高了好几倍。

最后,王副局的一句话更是让整个会议室炸了锅,他说,这个月的产值上报非常重要,是政治任务,我们工信局只要最后的上报数据,其他的都是你们乡镇的工作,完不成的乡镇由你们的书记直接跟县领导解释吧。

因为现场没有主管副县长在,没人能压得住乡镇这群主管副职,最后王副局和乡镇主管副职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中不欢而散。

我问老刘,你当时在干吗?

老刘喝了一口酒,一边啃着猪蹄一边慢悠悠的说,我在一边煽风点火呗。

体制内的朋友都知道,绝大多数县直部门的副局长都在乡镇担任过副职。

乡镇副职有多年分管组站工作经验,他们在负责分管工作过程中对大部分县直局机关业务都能初窥门径。更关键的是,他们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培养出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为干部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遗憾的是,大部分乡镇干部在成为副局长后,首先考虑的是找到乡镇的痛点,拿捏乡镇。

乡镇里太多的副职都吐槽过县直部门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但是当这些乡镇副职回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捏乡镇。

换位思考一下,你能理解王副局长吗?

在乡镇的时候,鄙视和唾弃那些拿捏我们的县直部门,但乡镇副职在走到县直部门的位置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奈,大部分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道理也很简单:单位变了,椅子变了,立场就变了。既然是工信局副局长,就要把责任压到乡镇,就要让自己人少干活、少担当、少吃处分。

但王副局长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成为县直干部之后,他没有一丝对过去的怀念和怜悯;在安排工作时,态度强硬甚至是强横,连甩锅都没个靠谱的理由;他在安排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时,连个让人信服的说法都没有。

我问老刘,如果你回城后到王副局长的位置,这个会你怎么开?

他说,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先讲政策说明自己无可奈何,再讲感情请大家互相体谅,之后提要求让乡镇安排工作,最后请大家吃饭。

我说,那你能当个合格的副局长了。

他问,那我什么时候能当副局长呢?

我给他夹了一块猪蹄,来,吃猪蹄。

注:本文为虚构内容,旨在反映一种普遍现象,并非针对具体个人或单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