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中美印成人肥胖率差距断崖:印度11%,美国58%,中国多少

沧海阅名 2025-02-17 17:13:48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2023年,“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2035年全球51%的人口将超重或肥胖。

其中美国肥胖人群占比突破58%,印度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有钱,但却以11%的肥胖率,和发达国家韩国不相上下。

而随着快餐文化、高压生活、糖油炸弹等曾被视为“西方富贵病”的标签,悄然潜入中国人的日常,中国离“胖子大国”还有多远?2035年的肥胖率又是多少?

印度

说实话,我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干净又卫生”的街边黑暗小吃,而制作它们的人是那种干干巴巴、皮肤黝黑,看上去有点营养不良的男人。

但早在2016年,印度就有1.35亿人超重或肥胖,而且持续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

“世界肥胖联合会”的报告,到了2035年,美国的超重或肥胖率会达到11%,如果按照印度到时候1.6亿人来说,就是1.7亿人!

这还真让我挺意外的,但查了资料之后又感觉在情理之中。

根据专家分析,印度民众的体型往往呈现“纺锤型”,即中间肥胖,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腹部比其他身体部位更胖,而这种体态很不健康。

造成这种体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传统饮食虽以素食为主,但为弥补蛋白质不足,主食和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大幅增加,同时,素食常搭配大量香料和浓稠酱汁,刺激食欲,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除此之外,印度街边的油炸食品、甜食的消费量极高,这些食物富含油脂和糖分,热量甚至超过正餐,且价格低廉,成为低收入群体的主要选择。

看来在印度,体态和经济情况是成反比的,这一点和咱们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除了饮食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在印度,稍微胖一点可能会显得有面子,甚至有不少人是追求以胖为美的。

这也就解释了我心中的一个困惑,那就是为啥我只要一想起印度女人,就是那种带着头巾,打着鼻环,体型发胖的女人。

言归正传,正是因为人们的审美,再加上当地的饮食结构,印度人发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患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另一边,美国的情况就和印度截然相反了。

美国

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成年人肥胖率高达38.2%,2021-2023年差不多是40%,而根据“世界肥胖联合会”的报告,到了2035年,美国的超重或肥胖率会达到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印度是条件不好,吃的东西含糖量高,再加上一定的“虚荣心”,导致了全民体重飙升,而美国则恰恰相反,美国是因为发展的快才变成这个样子。

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尤其是饮食习惯的转变。

快餐文化的兴起是一个重要标志,快餐食品往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长期摄入极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食品深受上班族的喜爱,而这部分人群,偏偏又是社会压力较大、没时间运动的年轻人。

年轻时都瘦不下来,等年龄大了,新陈代谢慢了,人也越来越懒了,想瘦更是难入登天。

与此同时,新一批年轻上班族又顶上来了,就这样循环往复一茬又一茬,胖子越来越多。

在生活方式方面,美国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运动机会少。久坐工作和依赖汽车的生活方式,使日常活动量极少,也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相比于印度引起肥胖的因素,美国肥胖症人数居第一的原因更加复杂。

那中国肥胖率飙升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国

这些年中国人肥胖情况确实越来越严重,就拿我本人来说,上大学时180的身高,才130多斤,一方面是当时在意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每天都打篮球。

但自打毕业后,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手里又有点小钱,所以在吃东西上没怎么亏待过自己。

再之后结婚了,更是感觉完成了人生大事,心里的那根筋彻底是断了,体重也收不住了。

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情况,但其实也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的缩影,能说明一些问题。

作为80后口中最幸运的一代,我们90后确实是一出生就赶上了时代的变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方式也跟着快速改变。

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工作的时候,正是外卖兴起的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食物,且快餐食物多为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

根据“世界肥胖联合会”的报告,到了2035年,中国的超重或肥胖率会达到18%,虽然远不及美国,但也确实不低了,毕竟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比较大,18%换算成具体人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且逐年增加的数据,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肥胖正悄悄剥夺我们的健康,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质量,还有来自心理负担,比如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一说到这,肯定又有人改要抬杠了,说自己工作压力多大多大,关于这一点,咱们真可以借鉴一下日本人的做法。

要说工作压力大,能跟日本“社畜”比的不多吧?但日本的预测肥胖率仅8%,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

日本饮食以清淡、低油盐、高蛋白为特点,常见烹饪方式为蒸、煮、凉拌,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并减少脂肪摄入。

例如日料中常见的生鱼片、豆腐、海藻沙拉等,不仅热量低,且富含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

除此之外,日本的三餐虽然都是碳水,但饮食划分和我国还是存在差异的。日本吃冷不吃热,他们喜欢吃饭团、寿司等比较凉的碳水,虽然顿顿吃碳水,但是食入总量却很少。

早餐方面,日本人大多是粥、米饭或是鸡蛋,以及便利店随处可见的三明治,份量都是很少的。

午餐多是自己带的便当,里面是米饭、蔬菜、鱼肉和一些水果,便当份量也不大,米饭只有一小块,蔬菜占比较高;晚餐则是蒸煮的食物,像味增汤、茶泡饭等清淡食物。

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均年鱼类消费量超过100公斤,鱼类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代谢调控和心血管健康。

此外,海藻类食物(如昆布、紫菜)富含矿物质和纤维,增强饱腹感。

虽然我们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但如果是想减肥的话,这也能作为一种参考,这个时候就别说什么民族情结了,为了自己的健康,不会失了大义!

如果真的想减肥,改变生活方式是第一步。

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在200-300克,摄入量不宜过大。在食材方面,尽量全面,只摄入单一营养,身体循环速度会变得低下,减肥效果也会低下。

除此之外,也要减少盐的摄入,不要轻断食、要吃早餐、晚饭饮食清淡、不吃加工食品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运动方面,世卫组织建议所有成年人,包括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或剧烈的有氧运动。

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多种运动项目,不要忽视力量训练,采取科学的运动模式。

当因为工作,没有时间运动时,要不要久坐,注意每伏案一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或者利用上下班时间多走动走动,减少开车、坐车、坐电梯,多走路、骑自行车、爬楼梯。

总结下来就是,控制饮食、多多运动(管住嘴,迈开腿!)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

《长胖路上,你不是一个人!新版肥胖地图点名10个国家,预计2035年全球有40亿人超重》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新版“世界肥胖地图”点名10个国家,2035年中国预计肥胖率为18%》

0 阅读:0
沧海阅名

沧海阅名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