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晚年坦言:他很后悔当初访问中国,尼克松为何会这样说?

小头说影 2025-04-17 16:49:15

1978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个人回忆录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尼克松将他在1972年访华称作“自己最伟大的政绩”。

但鲜为人知的是,1986年尼克松在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时,忽然改变了口风,坦言“当初访问中国,是他十分后悔的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尼克松在8年的时间里迅速变卦?

这位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美国前总统,为何在晚年后悔自己访问中国?

尼克松访华,主动表态向周总理握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飞机,抵达中国。

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尼克松刚下飞机时,便主动向周恩来总理握手。

这与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美国前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傲慢拒绝周恩来的握手形成鲜明对比。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尼克松当时甘愿放下超级大国的架子,而愿意同中国握手呢?

从冷战史的大时代背景看,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在同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博弈中,堪称处处吃瘪。

尤其是1964年美国借“北部湾事件”,直接干预越南战争后,美国便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自拔。

据统计,美国在越战每年平均投入高达100亿美元,在今天折合人民币约90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塞尔维亚一年的GDP。

美国在越战中的投入,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巨额的战争支出,给美国的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内呼吁反战、改革之声层出不穷。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越南的大规模援助。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不遗余力地援助越南反抗法国殖民者的斗争。

1955年,越南内战爆发后,中国更是加大了对越南的援助力度。

据统计,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平均每年对越南援助金额高达7.27亿美元。

除此之外,中国还多次警告美国: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干涉越南局势,否则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因为此前在朝鲜战场上吸取的经验教训,美军始终不敢在越战中越雷池一步。

这种投鼠忌器的军事行动,让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事倍功半,消耗与日俱增。

到尼克松于1969年就任美国总统时,尼克松已经清醒地意识到——美国想要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身,改变冷战中的劣势,就必须同中国和解。

与此同时,中苏两国于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全面交恶,这就给中美两国的外交回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1969年,苏联准备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以报复珍宝岛冲突中的损失时,美国及时向中国透露了苏联的核袭击计划——这被视为中美两国外交回暖的关键信号。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商谈中国重返联合国事宜,同时为尼克松访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机已完全成熟。中美两国以超乎所有国家预料的速度,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车轮从此转了起来。

尼克松的成功访华,为他积累了庞大的政治声誉。

即便尼克松访华的同一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美国的不少政客和民众依旧对尼克松保持尊重。

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推动中美关系迈出关键一步的尼克松,在晚年坦言自己“后悔访问中国”呢?

中国外交转向,超出尼克松预料

尼克松在历史上之所以声名显赫,除了由于他率先访问中国外,还因为他是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首要提出者。

1959年,还是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美国国家展览会上开展“厨房辩论”,探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孰优孰劣。

从那时起,尼克松就坚定地认为:美国可以通过与苏联进行频繁的外交接触,向苏联人展示美国丰富的物力财力,以动摇苏联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如此一来,美国便可在冷战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以非暴力的形式达成战胜苏联的目的。

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一方面是出自美国“联中抗苏”的需要,另一方面尼克松认为:美国可以通过与中国接触,率先对中国实现“和平演变”。

在美国的全球布局中,倘若中国能够倒戈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美国不仅可以在亚太对苏联施压,同时还能将中国作为自己庞大的海外“经济殖民地”。

1978年,中国如美国所期望的宣布改革开放,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对美正式建交,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海问题。

美国自以为,中国会一步步按照自己为其规划的方向走下去,最终沦为日韩一样的“亚太马前卒”。

遗憾的是,美国打错了自己的如意算盘——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发展快车道,平均GDP增速高达9.8%,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

然而,当美国以为中国在经济改革之后,就会进行西方化的政治改革时,尼克松等一众政客,却惊讶地发现——

中国非但没有被西方“和平演变”,反而积极吸取世界各国百家之长,踏上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

此时,尼克松等人才意识到:中国绝非美苏两极格局下任由两个超级大国摆布的棋子,而是日渐强大,成为了影响世界发展走向的一极。

因此,在尼克松的晚年,他再也绝口不提1972年访华时的政绩。相反,在1986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尼克松哀叹道:“我们制造了一个科学的怪物(中国)!”

中国崛起,靠的是独立自主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今天特朗普开始尝试以强硬手段,促使中美脱钩,种种迹象表明:尼克松之后的美国政府,也同样意识到了当初美国的对华战略误判。

中国,一直是被美国过去低估的对手。

但是,倘若特朗普之流认为,是美国当初在冷战时对中国的“网开一面”,才促使了中国的崛起,那恐怕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证明,中国之所以能够从一穷二白崛起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的独立自主道路。

历经1840年后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国早已摒弃过去“天朝上国”的心态,开放包容、锐意进取,是中国能够在改革时代飞速发展的原因。

而中国之所以在迅猛的社会突变中,没有步入像苏联、塞尔维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后尘,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做自己。

无论世界局势如何风云变幻,中国都会保持属于自身的战略定力,并且寻找一切有助于自身崛起的外部力量,来达成国家发展的目的。

这正是中国五千年以来,文明经久不衰的秘诀,也是中国今天依旧认为自己能够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博弈中笑到最后的底气!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2-02-21:50年后,美媒言论让尼克松首席翻译“震惊”

光明网:2021-03-19:尼克松访华:汲取相向而行的智慧和力量

0 阅读:5
小头说影

小头说影

阴子淳晨晓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