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不见太平盛世,只留人间百味

若尘评影剧综 2023-01-19 22:48:02

茶馆很短,只有三幕戏,却韵味深长。

从戊戌变法时的大清要亡,到袁世凯死后全国军阀混战,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重新上台,戏剧横跨半个多世纪,将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乱世下的百姓疾苦都浓缩在一个小小茶馆里。

故事选择的三个时代背景很有代表性。

第一幕戊戌变法刚好是清王朝新旧理念冲击、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尽管改革派提出一系列革新国家的政策,但不接地气的做法,让他们在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顷刻间灰飞烟灭。从茶馆里头茶客的闲言碎语中,可以看出改革派根本不得民心。毫无群众基础,空有一腔热血,只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第二幕辛亥革命虽然取得成功,却被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中国在经过短暂的民主后,重新进入独裁统治,即使袁世凯已死,普通老百姓仍然看不到太平人间。底层人依旧被欺侮,军阀照样可以为所欲为,卖儿卖女屡见不鲜,这样的中国黑暗难明,没有希望,也没有曙光。

第三幕抗日战争结束,白色恐怖仍然笼罩中国。本以为赶跑了日本人,老百姓总算可以过上好日子,谁知新政府完全不管民生,民族企业凋零,特务四处活动,生活依旧在泥沼中徘徊,连最后一点体面,都在强买强卖中被撕得粉碎。

戏剧主角全部都是北京城普通百姓,他们和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其中有些人被腐蚀,彻底沉沦,成为当权者的鹰犬走狗;有些人濒临破产,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也许并没有多么高尚的觉悟,却用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

可是,命运对待他们何其不公,没有阳光灿烂,更没有鲜花掌声,只有无止境的欺压和迫害。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直到最终将他们压垮。

裕泰茶馆老掌柜王利安一辈子都在小心翼翼的苟活,卑躬屈膝,为的是能够让茶馆,也让自己平平淡淡活下去。

常四爷一腔热血,好打抱不平,救济穷人,却不幸被人诬陷,虽凭着一身本事自食其力,却也只是勉强度日,再也不复当年之勇。

秦二爷一心想实业救国,为此不惜变卖所有家产开工厂,可惜碰上日本人入侵,工厂被强行霸占,好不容易盼到光复之日,又被国民政府当成一堆废铁拆掉。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理想、价值、奋斗都变得毫无意义。芸芸众生,都像蜉蝣一般卑微的活着,没有人保护,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被风雨倾覆。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哭诉,更是那个年代无数有志之士发自内心的呐喊。在国家不能称之为国家时,个人能力再强,终不过是被泰山压顶下变成齑粉的灰尘,只徒留一片壮志未酬的叹息。

最后,王掌柜用上吊保全自己的茶馆,却换来沈处长的一声好,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凉。

1 阅读:170
若尘评影剧综

若尘评影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