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备受瞩目的央视大型文化节目《成语探华夏》中,雅安市高中语文教师田丰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临场发挥,最终勇夺第二期单期冠军。
这一佳绩不仅展现了田丰老师个人的文化素养,更为成语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赛之路:因热爱与责任踏上舞台
田丰老师此次参赛颇具机缘,是搭档的邀请,加上她对《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这类文化节目的喜爱,以及希望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想法,促使她报名参赛。
“备战期间,虽面临着白天授课、深夜整理成语典故笔记的忙碌状态,但凭借对成语的热爱坚持了下来。”她表示,准备过程充满趣味,成语相关内容与教学紧密相连,并不觉得痛苦。
在复习时,她还发现了一些适合启蒙的成语故事书,因其通俗易懂、配有插图,成为她复习的得力助手。
比赛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扶摇直上”极具挑战性,对选手知识储备要求极高。赛点题“人文荟萃”的“荟萃”含义,田丰老师起初并不知道它确切的含义,但她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联想到“出类拔萃”的“萃”字含义,并结合“荟”字的字形,大胆猜测,最终答对题目。
这一应对方式也体现了她对学生高考做文言文时的要求——遇到不会的字,要根据字音、字形,有理有据地大胆联想。
知识积累:成长路上的文化沉淀之旅
回顾个人成长历程,田丰老师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脱口秀比赛的获奖经历让她能从容面对舞台和镜头。
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到成为语文教师,再到如今夺冠,她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不断成长。
她形象地比喻,以前是研究“老外怎么学中文”,现在则是带着学生挖掘文化宝藏。
“比如教‘泾渭分明’,以前可能只讲字面意思,现在会带学生查古代地图,看泾河渭河怎么流,再引申到我们做人要‘是非分明’。”她说。
在日常生活中,她通过场景化记忆和及时查阅资料的方式积累成语和传统文化知识。
田丰老师表示:“这次比赛又让我积累了更多和历史相关的知识,其实就是把这些年挖到的‘矿石’不断不断打磨成熠熠生辉的‘宝石’。”
教育传承:让成语文化在校园绽放
作为语文教师,田丰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将成语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的方法。她用现代化视角和幽默语言讲述成语故事,组织学生演绎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反思故事的现实意义。
她认为,成语对学生和社会意义重大,它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又能增强文化自信;对社会而言,成语承载着历史文化,有助于维系文化传承、促进文化繁荣。
夺冠后回到学校,学生们为田丰老师的成绩欢呼雀跃。为进一步传播成语文化,田丰老师在班级中举办了“成语探华夏”活动,推广成语和古诗学习,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田丰老师的经历为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师生深入探索成语文化的魅力,让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她的带动下,成语文化将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田丰说:
“成语不是尘封在古籍中的标本,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愿继续做一泓润泽青春的活水,以敬畏之心守护文明薪火,以创新之思架设古今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