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课堂。将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既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又能提升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分析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二者融合的路径策略,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红色旅游资源则蕴含着大量生动的革命故事、历史事件和精神财富。将其融入思政教育,能使教学内容从抽象理论讲述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呈现,大大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库,让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红色旅游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走出校园、走进历史的实践机会,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亲身体验红色旅游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有助于学生将外在的思政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优化思政课程体系,融入红色旅游资源。课程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需要优化课程体系。一方面,应开设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选修课程,系统介绍我国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文化以及所蕴含的精神。课程内容可以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革命事件和红色旅游景点,如长征沿线的红色景点、革命根据地等。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红色文化,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核心课程中有机融入红色旅游相关内容。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融入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讲解,如详细介绍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经过及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和曲折,进而使红色旅游资源与思政课程内容相互融合,让红色文化成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成效。当前,部分高校在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多采用固定模式进行讲解授课,以学生参观和被动倾听为主,缺乏有效互动和思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作用。为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一是采用情境教学法。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与红色旅游相关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场景。如在虚拟场景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进而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案例进行思政教学。以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将理论寓于红色故事之中,用理论说服青年学生,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斗力量。三是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红色旅游中的经历和感受;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围绕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主题进行交流;邀请红色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等入校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景区背后的故事。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思政体验。要想有效利用红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就需强化实践教学,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其一,完善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加强与红色旅游景区的联系,合作建立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景区应配备专业的讲解员和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讲解和指导服务。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其二,丰富实践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参观游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调研、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开展红色旅游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红色旅游景区担任义务讲解员,使其在服务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红色导向、传承基因”等为主题,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基础,以各地区红色旅游景点为载体,鼓励高校师生策划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红色故事微漫画、红色旅游营销方案等,让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基因。

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高校、政府、相关企业等各个社会主体共同努力,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以有效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开放大学)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