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的胡丽妹
厨师职业生涯长达60多年
虽然早已退休
但她的拿手菜糟熘鱼片
至今名震江湖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带你了解
新中国第一代女厨师
01
胡丽妹生长于上海,1960年被选拔到上海国际饭店,被安排给鲁菜大师做徒弟。“那时候女理发师、女飞行员都是第一代,我就是第一代女厨师。”
起初,从没带过女徒弟的师父并不想收胡丽妹,但身材娇小的胡丽妹有着一股倔劲儿。
初入厨房,面对种种辛苦和不适,胡丽妹没有丝毫怨言。师父嫌她吃不惯葱蒜,胡丽妹便学着师父的样子一口面条就一口蒜,吃大葱蘸酱。为了打破口音上的“隔阂”,胡丽妹还跟着师父学山东话,3个月就说得十分顺溜。
“师父问我对这个工作有什么看法,我说既来之则安之,我会好好跟师父学!”
△胡丽妹和师父
胡丽妹说,鲁菜里面最难学的就是“大翻勺”。刚进厨房时,她连灶上的炒锅都拿不动,师父就手把手地教她颠锅翻锅的技巧。
每天的休息时间,胡丽妹就在厨房练翻锅。为了锻炼手臂力量,胡丽妹还抓着厨房排风罩上的一块铁片做引体向上。
作为厨房里唯一的女厨师,胡丽妹的刀工、颠勺、翻锅,丝毫不逊色于男厨师。
02
学徒期满后,胡丽妹留在了上海国际饭店。
1979年,胡丽妹升为厨师长,1980年,正式任上海国际饭店的行政总厨。此后的二三十年,胡丽妹一直在上海国际饭店工作。
△1961年,胡丽妹随师父王懿臣进京为一场7000人的国宴执厨。
胡丽妹有一绝便是糟熘鱼片。传统糟熘鱼片用的是鲤鱼,但上海人不喜欢鲤鱼的泥土气味,于是,胡丽妹沿用师父的创新——改用黄鱼制作,并且在调味中加入糖,以适合上海人的口味。成菜色白汁亮,鱼片整齐如洁白的牡丹花瓣,香糟味浓郁,肉质细腻。
凤尾大虾是胡丽妹的另一道拿手菜。胡丽妹喜爱创作象形菜,用虾的各个部位拼成了小鸟,再将其蒸熟,剩余的裹粉油炸,一道菜包含不同口感,菜式奇趣活泼。
“做这行,我一直蛮开心的,退休以后还在做厨师的工作,做传承。”
离开工作岗位后,胡丽妹把从师父那里学来的厨艺进行梳理总结,加上自己几十年的心得体会,集结出书。
如今,胡丽妹经常在社区的厨艺教室里义务教学,来听课的都是喜欢烹饪的普通市民。
虽然换成了小灶小锅,但肌肉记忆依旧完整。微火融化的猪油里,鱼片微卷,脂香浸润。
滑至六成熟,糟卤登场,自带桂花甜香的糟汁让这道经典北方菜有了江南的婉约。
“做菜像做人一样,先要把人做好,人做好了,菜才能做得好,这样你的手艺才会提高。”胡丽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