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手术刀,一手画笔:长沙骨科医生20年手绘“生命图谱”走红

极目新闻 2025-02-16 14:45:19

2月15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楼,一场名为《术笔仁心——医者视角的生命图谱》的展览吸引了众多目光;一幅幅精细的骨科手绘笔记和“天空飞翔的手稿”装置艺术展,令许多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忍不住驻足观看。

这些手绘笔记里,不仅有描摹逼真、精密的骨骼和血管,还有众多反思和批注。

此次展览的创作者是湘雅三医院创伤骨科主任、骨科副主任罗令。江湖传言,骨科医生是一群“无菌意识很强的木匠”;罗令的画作可证明骨科医生不仅有极强的无菌意识,也有丰富的艺术细胞,还有“为了患者”的一颗诚心。

手术刀与画笔的二十年对话

罗令不仅是创伤骨科领域的专家,还是一位“非专业”的画家。

他从未正式学习过绘画,却用画笔描绘了无数手术的细节与生命的脉络——攻读博士期间,罗令开始用数码相机记录手术。下手术台后,他及时写好《手术记录》,边画、边记、边思考。

每一笔触,都是罗令对手术过程的深思熟虑;每一线条,都是他对患者康复的殷切期盼。

2013年,罗令与合作导师黄文华教授成功将增强现实技术(AR)引入创伤、显微手术设计这一领域,但他认为手绘对手术策略等的深度思考,仍然无法被替代。

数十年来,罗令积累的骨科手绘笔记已经有20来本。其中转化为照片的已经累计七万多张,做成的PPT也有七百多G。“有好多同行想要我的东西,我都毫无保留。”

罗令的画作不仅是医学教学的宝贵资料,更是他与患者之间情感的桥梁。

骨感染骨缺损学术大会召开,技术创新减轻患者痛苦

2月14日至15日,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骨感染骨缺损学组成立大会暨首届新湘雅骨感染骨缺损学术大会在湘雅三医院外科楼举办。2月15日,罗令分享了他多年来在骨感染和骨缺损治疗领域的创新经验。

罗令医生在大会上详细介绍了他在骨感染治疗中的创新技术和典型病例:这些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还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罗令通过手绘图展示了手术过程,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正如他所说:“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承诺;每一次创新,都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

“手术的光影,在纸上沉淀永恒;愈合的脉动,在墨色里苏醒光明。”这是展览前言中的一句话,也是罗令数十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用手术刀可修复创伤,用画笔可记录和复盘每个重要的瞬间。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0 阅读:4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