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直播带货,真诚是谁的必杀技?

付臣欢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您有没有在刷社交平台评论区或者短视频、直播时,总是刷到一群“很惨的人”?比如,“单亲父亲无奈带娃送外卖”“农户水果积压快烂了,直播卖货求帮助”等等。您,又是否会因为同情当事人而下单购买商品?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名叫“小松”的主播,靠着发布家庭变故、无奈抱娃送外卖等这类“卖惨”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累计吸引了40多万粉丝,赚了不少网友的“同情钱”。然而,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小松”既不是外卖骑手,也不是“单亲爸爸”。针对网络主播于某虚构悲惨遭遇骗取流量进而谋取利益的违法行为,警方依法对于某进行了行政处罚。

我们常说,真诚是必杀技。以真心换真心、帮扶弱小等等朴素的价值观念,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大家都是这么认为、这么做的。然而,偏偏有人把真诚这个必杀技,裹上“卖惨”的戏码来“反杀”有真心的网友。由于“卖惨”这种方式能快速积累粉丝和流量来变现获利,这使得一些造假者对这种“卖惨”赚钱的模式趋之若鹜,甚至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再加上平台算法机制的助推,网络“卖惨”真是越“惨”越有搞头,让人目瞪口呆又气愤心寒。

这种看似不把网友当外人的“卖惨”直播,完全就是在消耗社会信任,还抹黑了真有困难需求的群体。他们在镜头面前哭兮兮上演精心编排的悲惨故事,背地里却笑哈哈赚得盆满钵满。等到网友反应过来,发现一而再再而三的“卖惨”视频都是营销,那轮到真实苦难发生时,大家还会信吗?还会伸出援手吗?显而易见的,这些虚假的“卖惨”营销会一再拉高公众的同情线。因此,必须把这群“卖惨”的人给治服帖了。

“卖惨”营销有法来治,这是正理。但我们再把整个环节往前推,是不是还能主动做更多,避免社会信任被消耗?比如,网络平台的算法推流机制,是不是应该更严谨?特别是这类短期内从“卖惨”营销丝滑转入直播带货的账号,应该重点监管,提前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此外,频繁更换“马甲”、大号卖惨引流到小号卖货等钻空子的手段,是不是也应该有对应的识别手段和黑名单制度?同时,究竟是“卖惨”还是真困难,能不能以平台的提前核查标注真伪,帮助用户辨别?治得“卖惨”不能和网友见面,它哪儿还有地儿卖惨去!

真诚是必杀技,不仅是因为真心珍贵,更是因为大家看过了太多虚假。如果善意成为算法收割的韭菜,如果真诚成了一把韭菜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几个订单的信任,而是整个社会的情感联结能力。毕竟,商业可以计算,但人性不能称重。所以,必须把以真诚之名行虚假之事的牟利行为彻底扼杀,不让每一份善意被辜负,不让真正的困境被忽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