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境定格社会开新——清代贵州
清代是贵州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调整了贵州省域,开展“改土归流”,设置“新疆六厅”。经济上,引入新品,疏浚商道,近现代工业萌芽,贵州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上,多族共融,人文蔚起,英才辈出。
改土归流、开辟“新疆”等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打破了贵州局部地区封闭的状况,促进了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共同发展的景象,绚烂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大多延续着当时的样式,成为今日多彩贵州的靓丽色彩。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苗族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却没有统一的文字,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信仰主要通过歌谣、服饰和习俗等方式传承至今,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使得苗族的民间文学和器物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苗族的众多文化表现形式里,苗族服饰极具代表性。由于苗族支系分布有所不同,这致使服饰的风格存在差异。
图为榕江苗族刺绣百鸟纹鼓藏服,二级文物。该服饰主要分布于榕江、丹寨和三都等地,是都柳江流域和月亮山地区苗族在鼓藏节活动中的礼服。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盛大的祭祖节日。2006年,苗族鼓藏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套服饰上衣为对襟,两片衣襟以细带连结,衣袖宽大,衣摆下接十余条绣花飘带,飘带末端坠饰白色羽毛。下身配一条刺绣飘带裙,飘带末端也坠饰羽毛,衣裙均用茧片绣工艺装饰。
在精美的百鸟衣上,鸟纹分布于各个部位,大大小小的鸟纹错落有致,数量可达上百只,是百鸟衣中最多的纹样,这些鸟纹形态造型多变,色彩艳丽。而羽毛作为装饰服装的一部分也是百鸟衣最鲜明的特征,不同质感的材料赋予了百鸟衣不一样的迷人光彩。
制图:王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