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少年儿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发病率不断攀升,“三高”等慢性疾病甚至痛风渐呈低龄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常见老年病成为少年儿童的高发病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令人警觉的信号。什么原因造成儿童患上老年病?患病儿童在医保报销方面能否享受相关政策?应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此,记者进行调查走访。
现象:5岁儿童患上“老年病”
近日,雯雯(化名)来到宁夏人民医院就诊,体重秤上的数字显示,她已超过140斤。接诊她的宁夏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文静不禁轻轻皱起眉头:雯雯今年才满14岁,身高不超过160厘米,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应该在100斤左右,而她已经超过标准体重的40%,符合中度肥胖的特征。
“先做个血检吧。”王文静当即说道。拿到血检结果后,雯雯母亲愕然发现,女儿竟已患上多种疾病:重度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这些不都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吗,她才14岁,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疾病确实在老年群体中更为常见,但并不代表其他群体没有患病风险。即使是儿童,如果长期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同样会患上一系列‘老年病’。”王文静解释。
雯雯的情况并非孤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主任梁丽俊告诉记者,儿童糖尿病每年都有新发,去年一年,该院儿科一共接诊了50多例儿童糖尿病患者。以5至7岁和10至13岁两组年龄多见,男女无性别差异。最小的患者甚至仅出生3个月。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不少患儿常以急性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气中带有酮味(和烂苹果味道相似)、神志萎靡、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95%以上患病的儿童为Ⅰ型糖尿病,是因为基因缺失而导致胰岛素不足。这种糖尿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则是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形成的。
因为家长对糖尿病认识比较少,很多等到发现孩子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医。不久前,有位家长因孩子呕吐意识不清前来就诊,经诊断,孩子患上了Ⅰ型糖尿病。家长自诉孩子最近3个月吃得多、喝得多,经常喊饿,家中便不断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要求。
随着儿童肥胖发生率增多,儿童患Ⅱ型糖尿病也逐年增多,梁丽俊回忆:“我接诊过一个10岁男孩儿,体重在180斤左右,超出正常体重的3倍。血检后发现存在高血脂、重度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同时他的尿酸值特别高,已经患上了高尿酸血症。”
除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这“三高”外,尿酸高作为影响身体健康的“第四高”,也同样出现在了儿童病例中。
儿童尿酸过高,会导致什么后果?
梁丽俊介绍,高尿酸是痛风的最直接诱因。“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尿酸会经过肾脏后随尿液排出。如果嘌呤代谢发生障碍,人体内的尿酸排不出去,就会在关节、肾脏等处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炎症反应,继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
痛风的儿童化趋势,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大多数人看来,痛风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症状,儿童痛风的表现比起成人更不典型,因此,在最初发病时,容易被误判为其他病症。
11岁的小雨(化名)确诊高尿酸血症后,家长懊恼地表示:“前段时间,孩子说手脚关节的位置时不时会觉得疼,但是过一会儿就好了。我还以为是正常的生长痛,放着没管。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才带她来医院检查。这一查就发现,她的尿酸值已经特别高了。”
梁丽俊提醒家长,儿童痛风的危害较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来医院检查,进行病因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不仅会导致痛风,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另外,高尿酸还会严重危害肾脏健康,引起肾结石、尿酸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梁丽俊说。
探究:“老年病”为何盯上了儿童?
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患上“老年病”?医生们普遍认为,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不科学的饮食结构、被忽视的运动习惯、越来越晚的睡眠时间,正在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说到底,现在的儿童吃得太杂、太精、太油腻。”梁丽俊直言,“10后”生长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零食、甜饮、炸串等高热量食品已成为唾手可得的日常,而他们的自控能力远不如成人,很容易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些孩子用奶茶、可乐这种含糖量高的饮料来代替白开水,用炸鸡、薯条来代替一日三餐,每天的碳水和糖量摄入严重超标,喜食重油重盐的食物,从而增加了代谢综合征风险,非常容易引发肥胖、血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等种种情况。”
以含糖饮料为例,其甜蜜丰富的味道,对于儿童来说极具吸引力,但饮料中通常添加了大量果糖。作为一种“甜蜜的陷阱”,果糖在人体内分解时,会直接产生尿酸,增加了内源性尿酸的来源;同时,果糖又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双管齐下”进一步造成体内尿酸升高,可谓儿童痛风的一大推手。
此外,果糖还会干扰胰岛素的代谢。儿童不加节制地摄入含糖饮料,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发生胰岛素抵抗,长此以往,很有可能患上Ⅱ型糖尿病。
“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关注含糖饮料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消费市场也紧跟‘养生’潮,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无糖饮料作为平替。然而,儿童的认知和自控能力都没有成人那么强,他们的饮食习惯养成,还是依靠家长的指导规训。这就要求家长先拥有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
宁夏人民医院一位儿科医生告诉记者,他在接诊时发现,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出现肥胖问题,继而引起一系列老年病的发生。“老一辈人常说‘能吃是福’,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胖不算什么,孩子吃不饱才是大事。再加上朝夕相处的亲人往往对孩子的体重变化不敏感,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再多吃一点,日积月累,发现不对劲时,孩子的健康已经出了大问题。”
王文静回忆,她曾接诊过一位体重达到120斤的男孩小明(化名)。小明由爷爷奶奶日常照顾,在吃喝上一向随心所欲,甜点、零食不离手。上小学后,小明的体重逐渐增加,父母想给他安排减肥,但制定的计划总是很难达成。“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一喊饿就给准备吃的,等来我们医院检查时,已经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
学习压力大、静坐时间长,导致儿童的运动空间被压缩,是“老年病”乘虚而入的另一大诱因。王文静指出:“现在的孩子上学、写作业时一直坐着,空闲时间又喜欢玩手机、打游戏,运动量严重不足。”按照健康标准,儿童每周至少应该进行4到5次户外活动,但实际上,很多孩子的运动时间远远不够,久坐不动使得脂肪堆积,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
15岁的小丽(化名)学习成绩很好,每天回家都会雷打不动地在书桌前坐上两到三个小时。最初,父母对她的学习习惯感到欣慰:“每天都不出去玩儿,在家里学习,根本不用人监督。”然而,今年小丽开始感觉到频繁腰痛,到医院进行针灸推拿也没有明显改善,来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熬夜、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儿童生长激素分泌,同时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有的孩子每天睡不到7小时,晚上抱着手机刷视频,第二天精神萎靡,长此以往,健康状况肯定会出问题。”梁丽俊表示,“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孩子们很难主动改变,很多肥胖儿童在学校里被嘲笑,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这让他们没有精力来主动调整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支招:如何抵御“老年病”入侵?
面对“老年病”的低龄化趋势,医生们纷纷给出建议,帮助家长守护孩子的健康。
“饮食是第一道防线。”梁丽俊强调,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摄入高糖、高脂、高嘌呤的食物,尤其要控制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重油、重盐、重糖的食物吃多了,孩子的味觉会被‘训练’成重口味,越吃越难以控制。家里做饭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避免过度加工。”
王文静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甚至爬楼梯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动起来,既能增加亲子互动,又能培养运动习惯。”同时,她提醒家长,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体内的代谢调节机制会受到影响,“晚上9点以后尽量不要玩手机,10点之前入睡,这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
“对于检查出高尿酸血症的孩子来说,更要在饮食上注意。”梁丽俊说,首先要进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体重有利于尿酸代谢,存在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需减重。在饮食上,要限制嘌呤饮食,避免高嘌呤动物性食品例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浓肉汤和肉汁等。鼓励摄入新鲜蔬菜、奶制品、蛋类和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天要大量饮水,但要避免含糖饮料和果汁。
在医疗保障方面,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也为患上“老年病”的儿童提供了经济支撑。按照相关规定,子女在门诊治疗时,可以使用家长医保账户中的余额进行诊费支付,而子女一旦患上需要住院或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也能享受较高比例的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梁丽俊告诉记者,有些父母得知孩子患了糖尿病后很崩溃,这意味着孩子需要终生打胰岛素。由于这种孩子需要一天多次监测血糖,而且每餐前都要注射胰岛素,对于儿童来说很不现实,所以很多家庭选择给孩子配戴胰岛素泵,但胰岛素泵价格比较高,对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承受。今年自治区两会上,九三学社宁夏医科大学裴秀英主委提出,要特别关注慢性病患儿医保报销。
梁丽俊建议,当家长发现孩子患上慢性疾病后,要与孩子一起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王文静的接诊经历中,14岁的雯雯就曾通过重塑生活习惯恢复了健康。“对于儿童肥胖症来说,药物治疗并不是最优解,首选是调整饮食结构,执行运动计划,逐渐减轻体重。”王文静为雯雯规划了科学的饮食运动表格,雯雯踏踏实实地照做,经过半年努力,体重从140斤降到106斤,接近正常水平,重度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症状逐渐消失,血检显示的血糖、血脂等数据也恢复正常。
“儿童患上‘老年病’的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医生、家长、学校应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远离疾病困扰。”梁丽俊说,该院儿科通过定期举办“儿童青少年肥胖趣味沙龙”,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教家长帮助孩子重树信心的方法,教给孩子应对疾病、积极融入正常生活的办法。
“孩子的健康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别等到病了才后悔。”王文静提醒,每个家长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真正把健康放在首位,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未来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宁夏日报记者王雨婷张涛实习生卢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