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量额双降,威士忌行业危机隐现?

新浪财经 2025-02-17 19:30:58

卖不动,是近些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去年,包括威士忌在内的大部分烈酒都出现了明显的销量下滑,这几年也有酒厂因为销售额连年下降而减产,甚至倒闭。

宣布破产的沃特福酒厂

前段时间,英国食品和饮料联合会(Food&DrinkFederation)发布了一则报告,报告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英国威士忌出口量下降28.5%,价值下降36.4%,至28亿英镑。

其中,美国是英国威士忌的第三大出口市场,然而2024年前9个月,英国对美国的威士忌出口额下降了23.2%,至5.58亿英镑,出口量则下降了19.8%。

此外,据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苏格兰威士忌的出口额为21亿英镑,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18%,出口量则下降了10.2%,为5.66亿瓶。出口量的降幅小于出口额,这表明消费者支出承受压力。

不过这种低迷状态也不是首次出现,比如1890年代的帕蒂森危机就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关厂潮,但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的“威士忌湖”(WhiskyLoch)。

那么,威士忌湖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威士忌湖的起源。

在20世纪60年代,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苏格兰威士忌的产量迎来大爆发,整个行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时,调和威士忌也相当火爆,外销需求量逐年飙升,新的蒸馏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然而,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此时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美国市场也开始收缩。与此同时,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通货膨胀严重……威士忌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不断飙升,整个行业进入了寒冬时期。

到了1980年代,苏格兰威士忌行业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大。此时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经济衰退,英美等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了较便宜的伏特加、龙舌兰和啤酒等,苏格兰威士忌则被视为老一辈才喝的酒。

在种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酒厂被迫关门,如布朗拉、波特艾伦、格兰莫尔等,苏格兰威士忌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此时,威士忌消费市场疲软,酒厂的库存大量积压,而这种巨量的库存也被称为“威士忌湖”。

如今,全球经济不稳定,生活成本飙升,威士忌二级市场拍卖价格下跌。除此之外,美国威士忌市场也面临着生产过剩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挑战。

比如,针对美国威士忌生产商MGPIngredients的诉讼就凸显了这些问题,它被指控在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未正确披露其棕色烈酒需求下降和生产过剩的状况,这也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

那么,威士忌湖真的要重演了吗?

尽管如今的威士忌行业存在诸多挑战,但今天的威士忌世界和1980年代还是有所不同。

在1980年代,威士忌行业中大多都是独立的酿酒厂和家族企业。在市场低迷的状态下,他们想要熬过供应过剩的时期,是非常困难的。

如今的威士忌市场由全球饮料巨头主导,这些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对于危机的应对也更加稳定。

另一方面,1980年代的苏格兰威士忌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少数主要市场(主要是英国、美国和日本),当这些市场需求下降,整个行业便会陷入困境中。

如今随着威士忌热潮的不断发酵,威士忌品类也拥有了更多的国际市场,尤其是拉美、亚太等庞大新兴市场都为威士忌的增长提供了不少的动力。

据国际饮料咨询公司IWSR公布的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混乱,中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显现出复苏的迹象,这也为全球饮料酒精市场带来了期待已久的乐观情绪。

随着紧张局势的改善,苏格兰威士忌也将从中获益。可以说,2025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市场,这是该行业在1980年代所缺乏。

总体而言,尽管如今的威士忌行业正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很多情况比上世纪80年代要更为乐观。当然了,眼下全球经济低迷,各大酒厂还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去对待,以避免“威士忌湖”的再次发生。

不过,对于爱喝威士忌的消费者来说,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总能找到一些性价比不错的威士忌。

好酒推荐:百富14年加勒比海兰姆桶

原价:750元/秒杀价:649元

百富,一个彩头特别好的名字,由威廉·格兰(WilliamGrant)于1892年创立,目前隶属于格兰父子公司。

它是苏格兰地区为数不多仍然自己种植大麦、以传统铺地发芽制作麦芽、雇佣手工铜匠和桶匠的酿酒厂。

百富14年加勒比桶威士忌,是纪念百富酿酒大师DavidStewart于百富酒厂工作50周年的特别酒款。酒液先在传统美国波本橡木桶中熟化14年,而后再移至之前酿造过加勒比朗姆酒的橡木桶中完成熟化,拥有奶油太妃糖的气息,以及香草与橡木的香甜。

0 阅读: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