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闽南话公益培训营招募义务老师啦。如果您能讲地道的厦门话,有空闲、有热情,对闽南文化有较深的了解,或者有曲艺等方面特长,年龄在60周岁以下,欢迎报名。记者彭菲
18年持续推广闽南话组织多项研学活动
从最初的闽南话角,发展到闽南话公益培训班,又升级成为培训营,该公益项目开展至今已经18年了。目前共有2个教学点(分别位于金榜书院、上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1个闽南话角(位于中山路局口街路口),每周常态化开展闽南话的教学活动。
回顾第一期闽南话角,是在莲花公园举办的。多名老师上阵,讲解《古文观止》、吟诵古诗,讲述厦门城市发展变迁,这样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也坚定了本报持续开展这一公益项目的决心。多年来,培训营组织了“老街走透透”活动,学员们可以在实实在在的情景中学讲闽南话,还能边逛边学边吃,了解老街老巷的历史掌故;开展闽南话爱国研学活动,主打“亲子档”,带着家长、孩子一起走访陈化成墓等遗迹旧址,聆听闽南话讲解,在学习闽南话的同时弘扬爱国精神。
义务老师坚守公益初心时隔6年再次公开招募
在培训营里,一批热心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教大家学闽南话,令人感动。培训营的领头人林伟志是《厦门晚报》的老读者,他热衷研究闽南话和闽南文化,熟悉讲古、闽南私塾入门、闽南习俗等,长期参与培训营的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活动开展。每一次组织户外活动,他都要先行踩点,还自发制作了“厦门晚报社闽南话公益班大事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训营发挥孵化作用,培养出上百名闽南话老师,他们走进各个社区,为推广闽南话、传播闽南文化发光发热。培训营上一次招募教师还是在6年前,目前部分老师年龄较大,无法持续参与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决定公开招募老师。
链接
●报名要求:
1.能讲一口地道的厦门话,对闽南文化有较深的了解。
2.热心公益,具备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3.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便于开展教学活动。
4.年龄在60周岁以下。
5.有闽南曲艺方面特长的优先考虑。
●备注:报名时请留下姓名和电话,便于工作人员后续联系。如有相关教学经验或特长突出,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厦门晚报记者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