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曲靖9岁女孩崔思萌在火灾中的表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面对突发火情,这名四年级学生不仅成功自救,还保护了5岁的弟弟,其沉着冷静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自救典范。(2月16日云新闻)
面对火情,崔思萌第一时间断电防止二次灾害,选择楼梯逃生规避电梯风险,准确报警并提供详细信息。这些举措环环相扣,展现了完整的安全知识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危急时刻还能安抚弟弟情绪,这种心理素质远超同龄人。正如消防救援部门评价,她的行为避免了整栋楼可能面临的灾难性后果。
这一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扎实成效。崔思萌所在的曲靖市第二小学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日常教育体系,通过系统化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应急技能。这种教育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宣传,而是注重实践应用的能力培养。学校的安全教育模式值得推广,它证明只要教育得当,即便是小学生也能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然而,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家庭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事发时家长外出散步,将两个未成年子女单独留在家中,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虽然这次事件以成功自救告终,但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家庭作为儿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措施。
崔思萌事件启示人们,安全教育必须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体系。将安全知识纳入日常课程,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家校联动。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巩固,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家庭中营造重视安全的氛围。再次,要注重心理素质培养。安全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危急时刻能够保持冷静。
总之,崔思萌的成功自救不是偶然,而是扎实开展安全教育的必然结果。这表明,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落到实处,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只有全社会共同重视安全教育,才能真正筑牢安全防线,保护每一个生命,让更多“教科书式”的自救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成功上演。
作者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