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党建龙江纪实|让边陲小村变得富裕兴旺

迎着东方升起的第一抹晨光,沿着黑龙江中上游的边境线一路行进,在小兴安岭山脉的林海雪原中,坐落着一个夏季景色宜人,冬季银装素裹的抵边村——燎原村。

边境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防固。伊春市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曾是有名的偏远落后村,近年来,在村党组织带领下,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抓产业促就业、抓治理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念好“山字经”、唱好“林下戏”、打好“冰雪牌”,充分释放乡村旅游活力,逐渐蜕变成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村民幸福的特色边境村。

坚持组织强边党建引领聚合力

走进燎原村,道路纵横,平坦宽阔,沿路修建的庭院错落有致又各具风格。在党群服务中心,常能看到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一幅和美景象,“村党支部带着我们增收致富,大家有事就找党组织,支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幸福的生活扭起来

近年来,燎原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嘉荫县“忠诚筑边疆·建功新龙乡”党建品牌创建,着力打造“忠诚向党·筑梦燎原”载体,以打造“创业型班子”、培养“双带型党员”为主线,着力建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先后组建秋收互助服务队、农机应急服务队、党员清雪突击队等服务群众100余人次,持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坚持产业兴边盘活资源促发展

燎原村毗邻国家恐龙地质公园和恐龙北国乐园,“醉美331国道”穿村而过,自然风光旖旎、民俗文化独特。“过去,这些资源并没有很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燎原村党支部书记孙成文介绍。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燎原村建设了“龙乡新区”,村民陆续搬进楼房,以前的老房子都空了出来。村党支部敏锐捕捉到盘活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民宿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实施“党建+民宿”融合发展模式,成立燎动光原旅游有限公司,采用“合作、回购、租赁”三种模式,盘活村民房屋26户,打造了“画中居”民宿公共品牌和“横跨两区、三点连线”的特色民宿集群区,不仅让闲置资源“活”了起来,还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燎原村民宿群

“今年,我们村接待游客数量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倍,民宿入住率和收入都实现了大幅提升,民宿产业还带动了村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可以说民宿产业就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村里激起了发展致富的浪花。”村干部介绍。如今,燎原村已有林深艺墅、龙韵悠阁、清雅别苑等中高档民宿9家,2024年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经营收入900余万元,直接带动当地就业100余人,人均增收超2000元,民宿产业已成为燎原村兴边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

特色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

坚持治理稳边下沉服务见实效

“以前要办什么事或者咨询问题,都要去村上说,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有事在群里直接找组织、找网格员说一声就好了,真正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村民介绍道。近年来,伊春市加大投入力度,建成市县乡村网一贯到底的网格治理信息系统,村村都有网格服务站,村村都配备网格员。

燎原村以党建赋能网格化管理,实行“党支部+网格员+村民”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机制,聚焦群众所需,用好党员志愿服务、村民议事会等载体,创新使用扫码一键呼叫,依托网格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通过入户走访“问”、村民议事“说”、服务热线“听”等方式,全面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掌握群众急难愁盼,让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2024年,通过结合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22次,帮扶群众480余人次。

党员和志愿者为游客包饺子

同时,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燎原村建造了1处农村垃圾分拣中心,成立了专职保洁员队伍,统一配备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全面清扫,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00余人次,实现了村内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日产日清、定点分类存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燎原村,山水在变,变得更美;山村在变,变得更富;村民在变,变得更加幸福。这个边境村庄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以党建“星星之火”点燃了边兴民富的“燎原之势”,绘就出一幅边疆美、边民富、边关安的幸福画卷。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