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高雅洁曹婧雯
2月1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圆满完成中西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任务返航。本航次历经4个月共完成了130个站位的调查任务,采集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渔业生物220余种,将为资源库提供大洋渔业生物样品171种、1500余尾。
1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以下简称“蓝海101”号调查船)再次圆满完成中西印度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任务顺利返航。活动现场,“蓝海101”号调查船禹昊船长和航次首席科学家吴强博士分别就海上运行情况和调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本航次是“蓝海101”号调查船自交付使用以来的第二个大洋航次,也是首个登载武装保卫人员的航次,调查站位多、周期长、任务重,航次中不仅经历了印度洋的酷热暑气与炽烈骄阳,也遭遇了南海的狂风巨浪。经过四个月奋战,共完成了130个站位的调查任务,中上层拖网作业45次、延绳钓作业33次、鱿鱼钓作业16次,采集渔业生物220余种,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代表性种类包括少鳍方头鲳、眶灯鱼、灯笼鱼、史氏蟳、鸢乌贼、紫魟、大眼金枪鱼、剑鱼、旗鱼等。
“我们将充分利用获取的各类样品以及相关数据,深入研究中西印度洋渔业资源的生物学、饵料基础、资源状况和栖息环境,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印度洋渔业管理与养护。”航次首席科学家吴强说道。
“蓝海101”号调查船再次执行大洋公海渔业资源调查,采集了大量珍贵的印度洋海域远洋渔业生物标本,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藏做出了巨大贡献,后续黄海所将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从细胞、基因、微生物、标本等水平上进行样品的保存和利用,进而实现样品价值的最大化。
据了解,此次“蓝海101”号调查船远赴印度洋执行科学调查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全部科学调查任务,获取了详实而宝贵的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为支撑大洋渔业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将为资源库提供大洋渔业生物样品171种、1500余尾。本次航次结束后,黄海所将做好经验总结和数据样品分析研究,扎实做好渔业资源评价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捕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