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疾控中心风险提示:预防菜豆中毒

环球网 2025-02-18 18:57:08

风险提示:预防菜豆中毒

近期,我省因食用未煮熟煮透菜豆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维护大家的身体健康,省疾控中心特风险提示。

菜豆是一种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包括扁豆、四季豆、油豆角、芸豆、刀豆、豇豆等,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菜豆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丰富的膳食纤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然而,菜豆在烹调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残留有毒成分,从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1

中毒机制

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中主要含有皂苷和红细胞凝集素等天然毒素,这两种物质均属于植物性毒素。红细胞凝集素主要存在于豆粒中,能破坏红细胞并引发凝血,导致人体出现强烈的呕吐反应。皂苷则主要存在于豆荚外皮中,对人体消化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胃肠道局部充血、肿胀甚至出血性炎症。此外,菜豆中还含有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脲酶及植酸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也促进了中毒的发生或者加重了中毒的症状。以上毒素及有害物质均不耐高温,需要烹调足够时间才可以消除其毒性。若烹调时未充分煮熟煮透,则毒素成分未被破坏,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

2

中毒表现

菜豆中毒的潜伏期多在1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5小时,中毒的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中毒者也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心慌、胃部烧灼感等其他症状。

3

预防措施

1

科学选购

在购买菜豆时,应选择新鲜、无虫眼、无霉斑的菜豆。同时,要注意菜豆的成熟度,尽量挑选嫩的菜豆,避免购买过老的菜豆,过老的菜豆荚丝较多,不易煮熟煮透。

2

彻底加工

☛摘除两头和荚丝:菜豆的毒素在豆荚的头尾部含量较高,因此在烹饪前最好完全摘除两头。同时,荚丝中也含有较多的毒素和纤维,不易消化,应一并摘除。

☛浸泡清洗:将菜豆在水中浸泡15分钟,并仔细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清洗时可用流动水冲洗,确保清洗干净。

☛煮熟煮透:在烹饪菜豆时,务必要煮熟煮透,确保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完全变软,食用时无豆腥味,不能贪图色泽或脆嫩的口感而减少烹煮时间。在大量烹饪时,每一锅的量不应超过容量的一半,且彻底翻炒,保证受热均匀。必要时,加汤炖煮,保证其中的植物性毒素彻底破坏,切勿采用急火短时嫩炒、爆炒的方式烹饪。

3

适量食用

虽然菜豆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消费者(特别是孕妇、老人、儿童、肠胃敏感者)应适量食用菜豆,避免过量摄入,引发身体不适情况。

4

中毒后及时就医

在外就餐食用菜豆,出现生绿色、生硬感或有豆腥味时,食用要谨慎;若出现中毒症状,应停止继续食用,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并尽快就医。

食品安全无小事,科学烹饪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正确烹饪和食用菜豆,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侵删。

2 阅读:227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