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举牌热”延续,银行股为啥被偏爱?

金融界 2025-02-18 19:21:02

2025年以来,险企举牌热度延续。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平安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人寿等险企举牌上市公司。与此同时,险企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脚步也在持续。

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新天绿能H股于2月12日获长城人寿增持,涉资934.4万港元。增持后,长城人寿最新持股数目为9200.1万股,在港股流通股中持股比例由4.87%上升至5%。2月7日,长城人寿增持秦港股份H股211.5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25.06%。

2月6日,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农业银行H股4121.5万股,持股比例由5.93%升至6.07%。

1月29日,阳光人寿发布公告称,通过参与中国儒意非公开发行,认购中国儒意6.54亿股股份。本次交易后,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中国儒意11.42亿股普通股,占上市公司交易后扩大总股本的7.15%,触发举牌。

1月26日,新华保险发布举牌杭州银行股票的公告称,该公司及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持有杭州银行3.296亿股股份。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新华保险持有的股份将占杭州银行股本总额的5.87%。

此前,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委托平安资管于1月8日增持邮储银行H股,于1月10日增持招商银行H股。

交易后,平安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邮储银行H股股本的5%,持有招商银行H股股本的5.01%,触发举牌。

2月6日,平安资管再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378.6万股,平安人寿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上升至6.06%。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低利率+中长期资金入市+新会计准则落地”背景下,险企再迎举牌热潮。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2月11日,除重后险资举牌达24次。险企2024年的举牌次数和被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均创下近4年新高。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政策引导下,险资频频入市。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520亿元人民币。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促进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使保险资金能更好地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红利,同时也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形成良性互动。”某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近期险企增持及举牌的情况看,具有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ROE属性的上市公司备受青睐,特别是银行股。今年以来,险企4次举牌中有3次针对银行股。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持有的是长期资金,更希望投向具有长期分红能力的公司,银行股通常具备高股息和稳定的盈利模式,符合险企长期稳健投资的要求。

国信证券研报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类权益资产加剧利润表波动。险企持续加大优质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叠加新会计准则下入账方式的应用,以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收益波动,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金额已超4.4万亿元人民币。从保险资金运用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两项加起来达21%。

业内普遍认为,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申万宏源研报称,中长期资金入市步入落地阶段,险资将扮演关键角色。本轮举牌热潮有望持续,资产端进一步支持政策有待释出。国信证券研报认为,预计未来险企将进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ROE属性的上市企业,匹配保险业资产端长期、稳定的需求。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0 阅读:2
金融界

金融界

财经媒体、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