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新春第一会”,省委提出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2024年,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增速靠前,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专家认为,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增长极协同发展,能提升湖北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保障。
专家们建议,武汉、襄阳、宜昌协同发展,将更加凸显武汉的引领作用,需要建立武汉引领机制。
“光芯屏端网”迈入万亿级产业
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国际体育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的大屏幕核心显示器件由位于葛店国家级经开区的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提供,2.6亿颗灯珠极大提升了画面细节表现和视觉震撼感。
毗邻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的湖北瑞华光电有限公司,今年新增16条生产线,这16条生产线中,14条是Mini/MicroLED生产线,主要用作显示屏背光光源,另外2条生产线生产车用显示屏背光光源。目前,其中9条已调试正常运转,另外7条正在调试。“第一季度订单已经排满了!”车间生产负责人王新建介绍,春节他没有回老家,初四便有两条生产线提前复工,每条生产线每天可产1.5万条LED灯带。初八全部正常上班后,车间的9条生产线全部复工,“奋战开门红!”
近年来,葛店国家级经开区精准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与武汉光谷共建100平方公里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瑞华光电、芯映光电、三安光电等25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逐“光”而来。
武汉都市圈锚定“光芯屏端网”赛道,各地纷纷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
黄石全面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家规上企业中,已有140家规上企业与武汉龙头企业形成配套。孝感锚定光电子信息产业不动摇,聚集了华工科技、华中光电、汉光科技等113家光电子信息规上企业,成为武汉都市圈具有影响力的“光端网”产业集群。潜江依托丰富的电子化学品原材料优势,积极为武汉长江存储、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配套,着力打造武汉芯片产业关键材料配套基地……
武汉都市圈光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迈入了万亿级规模。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除了光电子信息产业,湖北的汽车制造、大健康产业也已迈入万亿级规模。这三大产业,武汉都市圈都占大头,其中大健康产业在武汉已形成高端医疗装备和生物创新药产业集群,市场主体4500多家,规模近5000亿元。
“金三角”将为支点建设提供保障
武汉、襄阳、宜昌分别位于湖北省的东、北、西三个方位,是湖北省的三个增长极城市,也是区域中心城市。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增速靠前,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
“武汉、襄阳、宜昌在经济总量、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表示,通过三个极点城市的协同建设,能增强它们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加快汉襄宜中间腹地的发展。做强三大增长极,能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腹地城市的支撑,增强湖北的整体竞争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保障。
李春洋建议,武汉、襄阳、宜昌以及三大都市圈,应该在交通、科技、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开放平台、县域经济等方面协同发展。
交通方面,汉襄宜之间需要打破瓶颈。加快沿江高铁建设,使武汉和宜昌之间实现高铁连接。谋划建设襄阳到宜昌的高铁,方便两个极点城市间的交通物流。科技方面,以武汉为龙头,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为地方产业发展开展科技联合攻关。产业方面,依托三市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如武汉光电子、数字经济,襄阳新能源汽车,宜昌化工和清洁能源等,发挥各自的优势壮大产业集群;同时,沿汉孝襄十随汽车产业走廊,发展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等,武汉联合宜昌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化工产业;武汉、襄阳、宜昌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形成合力。生态方面,实施长江大保护、汉江流域生态修复。推动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襄阳和宜昌招引武汉高校、教育基地落户,增强教育实力,提升创新转化实力。开放方面,共建对外开放平台打造对外开放枢纽,促进武汉自贸片区、宜昌自贸片区和襄阳综保区联动发展,共同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仙桃、天门、潜江以及枣阳、宜城、枝江、宜都等打造成为支撑金三角大增长极的重要增长点。
以武汉为龙头汉襄宜协同发展
“汉襄宜‘金三角’和‘一主两副’、三大都市圈是一脉相承的,‘金三角’将加大武汉的引领作用,需要武汉带领襄阳、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发展。”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说。
秦尊文建议,在全省建立以武汉为龙头的汉襄宜协同发展领导机制,在领导机制下,建立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开放协同、生态协同、公共服务协同五个方面的细化协同机制,推进金三角协同发展。
“武汉、襄阳、宜昌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打破行政藩篱,形成1+1+1大于3的集成效益。建议省委、省政府细化政策路径,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做强三大增长极,确保协调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李春洋建议。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