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保护关乎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近日,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开展汇仙路国考点地下水pH、硫化物超限值状况溯源监测,深入分析点位周边大浦塘水库及排口的底泥成分,进一步掌握该点位地下水受大浦塘水库及排口的影响状况,为后续的地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由南京环境监测中心与河海大学联合开展。前期双方共同制定了《大浦塘水库底泥采集工作方案》。依据溯源调查实施计划,当天上午,中心土壤科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选定采样点位,根据实地情况修改完善监测方案,推进有关补充调查采样工作。
底泥作为河湖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和水体间存在动态平衡,其隐蔽性、渗透性等特性为相关污染防治带来挑战。本次调查围绕排口和水库区域展开,对排口、水库四角共计5处采样点进行分层采样。采集获得的7个样品主要用于底泥成分分析,并作为国考点地下水pH、硫化物超限值的溯源分析依据。
到达大浦塘水库后,环境监测人员在水库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有序登上船只,安全驶向湖面。大家各司其职,准确定位,确定点位,记录GPS坐标、水质监测数据等信息。
随后,采样人员对底泥进行采集操作,他们将采样器缓缓放入水中,直到采样管底部触及池塘底部,在这一过程中,同步密切观察采样器的深度位置,以确保采样管能够到达预定深度。当采样管触底后,采样人员迅速且稳定地操作手柄,配合锤击使采样器向下运动,同时将活塞拉至采样管顶部,在采样结束后,底部的采样阀门需保持关闭状态,防止底泥在提取过程中流失。收集底泥后,采样人员缓慢地将采样器提起至水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采样器的垂直状态,以避免底泥样品的扰动,当采样器出水后,打开采样管的顶部,将底泥样品及采样管进行更换。为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记录人员对每个样品进行了详细标记,包括采样点编号、日期和时间。监测人员按要求将采集的底泥样品装入聚乙烯袋中妥善保存,按点位贴上样品标签,确保样品信息完整可追溯。
采样点水位高,采样器浮力大,难以垂直到达湖底,要保持船体和人体的平衡,规范地执行每一步采样操作是对人员技术与体能的双重考验。与此同时,监测人员在野外作业,面临着地理环境的不确定性,会遇到预料外的状况,比如在向下捶打采样器的过程中,发现水库部分区域底部皆是碎石而无法采样等情形。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扣准每一个细节,有条不紊地推进调查采样工作,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夯实根基。
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将有序推进底泥样品理化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分析,进一步确定污染来源、污染程度等参数,研判底泥对水体及地下水的潜在危险,综合全面地掌握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深入推进协同治理、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刘浏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