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明水:喜看新苗早迎春

本报记者高伟通讯员孟维欣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又是一年农忙时。时下,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明水镇向荣村果蔬大棚种植基地迎着和煦的春光开启了新一年的忙碌。

摆盘、下籽、浇水……走进向荣村果蔬大棚,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七八名妇女正弯腰进行仔细的摆盘,点籽。

棚室负责人王占英掀开棚内的小棚,上面整整覆盖三四层塑料布。“这一周气温低,平均下降8摄氏度,为了提高棚室温度晚上就用柴油取暖机取暖。”王占英介绍说。

掀开塑料布,下面是整畦的绿油油茄苗与草莓苗,刚刚有一寸半高,茎杆还很纤细。据了解,这是春节前育的苗,3月10日下大棚。王占英根据幼苗的品种、生长情况,进行日常管理,该浇水的浇水,该扶正的扶正,每一道工序都衔接紧凑,现场呈现出一派有序而繁忙的劳动景象。

农民正在摆盘下籽

“基地共有64个温室与大棚,去年种了15个棚的菇娘,5个棚的麒麟西瓜,4个棚的嘎啦果柿子,4个棚的老千禧柿子,6个棚的哈密瓜,还有黄瓜、茄子、豆角等。蔬菜不但能满足县城部分超市,而且采摘园还迎来各地的群众。尤其是牛奶香瓜成为了品牌。”向荣村党支部书记宋卫东介绍说。

与此同时,基地还为本村的妇女提供了短期和长期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切身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春节后从正月初六就开始雇工干活了,在务工的都是我们村的妇女,一天工资120元,只要能坚持,从现在到秋末一直都有活。妇女们就近打工,挣钱与照顾家两不误。”王占英说。而且基地还为男性村民设立了务工岗位,只要想务工就有活儿干。

向荣村依托地域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使向荣村的蔬菜生产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如今,一座座果蔬大棚不仅丰富了明水市民的“菜篮子”,更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宋卫东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0 阅读:2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