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医疗”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预测,其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37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5%。政策推动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国内医疗AI三类证审批加速,AI制药、精准诊断、医学影像等细分领域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与此同时,AI大模型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行业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跨越。
大模型引领医疗技术突破
医疗大模型的技术迭代成为行业焦点。2月18日,上海瑞金医院与华为联合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基于华为DCSAI解决方案构建,覆盖中国90%的常见癌种,单切片AI计算时间缩短至秒级,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该模型不仅解决了病理医生资源短缺的痛点,还将专家经验转化为普惠资源,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国内科技巨头与医疗企业竞相布局垂直领域大模型。腾讯与迈瑞医疗合作推出“启元重症大模型”,5秒内可生成患者病情总结;京东健康发布“AI京医”体系,涵盖AI诊疗助手和科研工具;华大基因通过基因组数据与AI算法结合,推动精准健康管理。华为、百度等企业则在药物分子设计、眼科诊断等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
技术落地的挑战仍存。华为副总裁周跃峰指出,从通用大模型到医疗场景模型的转化需针对性训练,且开发周期、数据安全等问题仍需解决。瑞金医院王朝夫教授强调,高质量医疗数据积累是模型训练的基础,该院已建成百万级数字病理切片库,为AI应用筑牢根基。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与商业化实践
AI在医疗核心场景的应用快速延伸。在药物研发领域,晶泰控股、泓博医药等企业通过AI优化分子设计,缩短研发周期;微创机器人等公司推动手术机器人技术升级,提升外科手术精准度。影像诊断方面,联影智能的AI辅助系统可快速识别病灶,降低误诊率;华大基因的AI技术已应用于肿瘤早筛和遗传病检测,覆盖超2000家医疗机构。
商业化进程与政策支持形成共振。国家医保局近期将AI辅助诊断纳入价格构成,推动技术变现;《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84个细分领域,为行业提供方向。企业端,讯飞医疗、医渡科技等通过AI优化诊疗流程,卫宁健康发布医疗大模型WiNGPT2.8,实现从数据管理到临床决策的全链条赋能。
资本热度与产业风险并存。尽管AI医疗概念股近期表现强劲,但多数企业仍面临业绩亏损、研发投入高企等压力。华大基因、金域医学等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亏,卫宁健康、润达医疗等净利润同比下滑超50%。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高管减持引发市场对估值泡沫的担忧。如何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回报间取得平衡,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
AI+医疗的浪潮已不可逆转,技术迭代、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行业向纵深发展。未来十年,AI有望在药物发现、疾病预测、远程医疗等领域持续创新,重构医疗生态。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