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傍晚时分,从广东广州返乡过年的薛泽林回到湖北老家。他的家在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许桥村。因患有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薛泽林走路很慢,而且不稳。
32岁的薛泽林毕业于赣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经当地人社部门和残联推荐到磷矿镇卫生院工作。他2021年参加钟祥市人社局组织的失能人员护理培训,去年进入广州市增城区一家诊所当医生。
薛泽林返乡过年乘坐的高铁是荆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免费返乡专列,这让行动不便的他倍感家乡的温暖和关爱。
▲薛泽林在工作中。
“学医,让身边人远离疾病痛苦”
薛泽林属于二级残疾。“小时候在村里上学,自己能慢慢地走到学校,只是下雨天容易摔跤,家人会接送我。”12岁起,薛泽林开始到镇里上学,父亲一边干农活,一边坚持每天按时接送他。薛泽林读书很努力,成绩一直很好。
由于行动不便,薛泽林每换一个环境,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读书的时候,有时还是会自卑,但真切感到大家不仅悉心照顾我,而且真心地尊重我,自卑感就慢慢消失了。”
“有时候在学校也会摔跤,老师和同学们看见了都会及时把我扶起来。2008年雪灾,学校路滑,老师特地安排人陪我。”薛泽林刻苦学习,决心用好的成绩感谢一路帮助过他的老师和同学。
促使薛泽林下决心学医的是奶奶罹患皮肤癌。“我高考前一个月,奶奶去世了,所以我特别想学医,让身边人远离疾病痛苦。”
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让薛泽林身心都在成长。2017年,薛泽林大学毕业,没有选择读研,“妈妈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有时躺在床上几天都下不了床,为了让姐姐安心工作,妈妈一次性还清了姐姐读大学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家里的经济情况很不好,我不能再花家里的钱了。”薛泽林决定先工作。
对于困难群体,钟祥市人社局都会建立专门档案。钟祥市人社部门和残联了解到薛泽林的工作意向后,推荐他到磷矿镇卫生院工作,月工资2000元。在镇卫生院,薛泽林慢慢积累临床工作经验,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我打算回家乡开一家自己的诊所”
钟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每年会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并且把培训班开到了家门口。
薛泽林工作3年后,想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2021年,薛泽林参加了钟祥市人社局组织的失能人员免费护理培训,学习瘫痪病人护理。
由于身体不便,薛泽林要比其他学员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其他学员可以学习康复手法,而我只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康复,这次培训对我的临床技能有质的提升。”薛泽林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失能人员护理培训。
培训结束后,钟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为薛泽林发放了培训合格证书,以及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
“钟祥市坚持应培尽培的原则,对有培训意愿或有提高技能意愿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钟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芳说,“全市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都有3次免费培训机会。”
2024年,薛泽林带着新掌握的技能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一家诊所,做了一名康复医生。
“在诊所可以学到更多临床知识,积累更多临床经验。”薛泽林告诉记者,收入也高了很多。
或许是学医的原因,薛泽林对生命和健康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他脸上看不到对未来的担忧,井井有条地规划着未来的路。“再过两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打算回家乡开一家自己的诊所。”
薛泽林说:“我在社会的支持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路走来,家乡给了我很大支持。这次回来,人社部门给我讲解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指导我怎样申请办理,每年可领取补贴近6000元。”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专列接在各地务工的人员回家过年。一方面,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家乡人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随着我们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希望在外务工人员多看看家乡的变化,看家门口有没有适合他们的就业机会。”钟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春华说。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3期、2月1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徐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