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发布的《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今年本市将建成超级充电站1000座。超级充电站将如何建、怎么管?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今年,城六区超级充电站的服务半径将达1公里,主流超充车型在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15分钟左右,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两场八站”及客流量较大的公交、客运场站应实现超充站全覆盖。
平均一次充电时间降至15分钟
为了提升公众服务体验,提高充电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市城市管理委近期制定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技术导则》。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北京将建成超级充电站1000座以上,超充桩2000个以上,城六区服务半径1公里,主流超充车型在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15分钟左右,高质量超充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高质量超充站的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8分钟以内,显著提升充电服务品质,实现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有效提升充电服务体系资源使用效率。
“两场八站”实现超充站全覆盖
超级充电站如何选址?行动计划提出,本市将选择交通便利、便于车辆出行的场地进行高质量超充站建设,结合“车流量大、客流密集、充电需求旺盛、示范效应强”的需求场景,在场景周边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充分利用既有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市政交通设施或其他用地,在重要商圈、会展中心、机场、景区、人员密集的停车场等场所进行改造和升级;在加油站、加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在保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新建高质量超充站,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例如,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朝阳站、丰台站、城市副中心站这“两场八站”及客流量较大的公交、客运场站应实现超充站全覆盖,已有快充设施的站点应结合用电需求升级改造为超充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将结合充电繁忙情况建设和改造充电场站,力争实现高质量超充站全覆盖,为长距离出行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在以购物、餐饮、娱乐和文体等消费活动为主,客流较为集中的商业区,将根据周边车流量分布,科学合理选址新建超充站。
高质量超充站将有一级超充站和二级超充站两种基本模式。其中,一级超充站将至少设置3个超充桩和9个快充桩,独立占地的一级超充站充电区域占地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二级超充站至少设置2个超充桩和6个快充桩,独立占地的二级超充站充电区域占地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平均充电时长15分钟,服务半径0.9公里。在布局时,超充站宜设置在地上,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布置在地下车库首层。
应设24小时客服
为了确保安全运营服务,超充站应配置专业巡检人员。二级超充站每周进行不少于1次线下实地安全运行巡视检查,一级超充站每周进行不少于2次线下实地安全运行巡视检查,巡检记录至少保存一个年度。
在客户服务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超充站应设置有效的7×24小时客服,建立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场站内明显位置标明投诉电话,重大问题需在半小时内现场解决。及时处理充电设施故障和用户咨询、投诉,故障和投诉平均处置时长应少于24小时。为了保障场站停充秩序,鼓励采用智能地锁、车牌识别等智能化手段有效引导车辆充停秩序,鼓励场站内采取视频和消防监控技术进行安全监管,提升用户充电体验。
而在收费方面,行动计划则提出,超充终端充电服务费可以引入容量占用费等差异化定价机制,引导普通快充车辆在常规充电终端充电,减少普通快充车辆占用超充终端的情况,提升超充车辆的超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