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节后扎堆就医,这种饮食“搭子”是元凶!

文字/视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春祥通讯员李佳惠秦璐

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激增,大多数都属于痛风急性发作,还有部分出现关节畸形或痛风石溃烂等严重症状。专家分析,这与春节长假期间市民大量摄入海鲜、肉食、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以及频繁饮酒、熬夜、久坐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2月17日上午,62岁的张明(化名)被家人用轮椅推进长沙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门诊,当时他的双脚裹着纱布,还可见局部渗血。据悉,从春节前开始,张明就连续参加多场宴席,爱吃海鲜、火锅、又喜欢饮白酒,还经常和好友熬夜打牌,生活作息日夜颠倒。一开始,还只是脚趾肿痛,后来膝盖、手指关节也都长出硬块,皮肤溃烂,这才前来就医。

该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文锐接诊后,触摸患者关节发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痛风石。肾功能检查发现,患者的血尿酸值高达680μmol/L(正常上限420μmol/L)。结合患者的病史得知,该患者尿酸值长期超标,曾有反复痛风发作史,此次节日期间放纵饮食,直接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处大量沉积。文锐诊断,患者的手脚关节已出现多个痛风石,部分溃烂部位引发细菌感染,需立即进行降尿酸治疗和创面清创。文锐表示,如果早期规范治疗的话,本可以避免如此严重的后果。

为何节后成痛风“暴发期”?

文锐介绍,每逢大型节日后,肾病风湿免疫门诊总会接诊大量痛风的患者。具体来说,患者急性痛风发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饮食结构失衡,宴席中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内脏、浓汤)摄入骤增,导致尿酸生成量超出肾脏排泄能力;

二是酒精催化危机,啤酒、白酒等不仅含高嘌呤,更会抑制尿酸排泄,使痛风发作风险;

三是作息紊乱加剧代谢异常,熬夜、久坐等行为打乱人体代谢节律,同时低温环境易诱发尿酸盐结晶沉积。

痛风防治无假期科学管理是关键

文锐提醒,痛风防控需贯穿全年,日常管理比“发病急救”更重要。患者应建立“代谢保护屏障”:严格执行阶梯式饮食管理,减少高嘌呤、高果糖食物摄入,戒酒并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同时通过规律运动、控制体重(BMI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