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热土”描绘“共富画卷”|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丽水实践

浙西南革命老区,承载着中国革命的精神火种,也肩负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使命。近年来,作为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丽水市正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以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奋斗实干、担当争先,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创新和生态价值转化,迈出了老区振兴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新步伐,为全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了丽水贡献。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丽水GDP增速全省第一,全体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以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6项收入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87。

缩小差距构建发展新格局

九山半水半分田,交通不便是缩小发展差距的瓶颈。

丽水秉持交通先行,打通区域协同“动脉”的理念,以机场、铁路、江海联运等交通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加速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打造山区对外开放新窗口。

今年2月14日起,丽水机场开始校飞作业,步入从“建起来”转向“飞起来”的冲刺阶段,丽水人民的航空梦即将照进现实。

同时,截至去年底,衢丽铁路工程一期项目完成投资13.37亿元,占年度目标13亿元的103%,通车后将串联遂昌、松阳、莲都三地,形成“西进东出”的黄金走廊,彻底改写浙西南山区“边缘化”历史。目前,瓯江航道船寮至温溪段通航,丽水港青田港区温溪作业区启动建设,逐步推动山区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城乡融合,农民致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连日来,在云和县紧水滩镇,“又见花开”共富工坊的花卉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工人们正在马不停蹄地赶进度。“我们计划打造一个集精品民宿、花卉园艺、文旅观光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争取今年5月份建成并开园营业。”丽水小样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云和县通过首届“共富合伙人”招募大会引进的首批8个乡村运营团队之一,在村里拿了闲置房屋店面,并流转了103亩土地。

共富工坊、“共富合伙人”在丽水已经不是新名词。为着力推动城乡融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丽水以“红绿金”融合模式,通过共富工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共有1002家共富工坊,带动6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今年春节刚过,青田县腊口镇就通过“红色管家+零工驿站”精准对接用工需求,为工坊输送590名劳动力,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

特色产业同样实现了强村富民。青田县海口镇整合小水电站、发展千亩光伏,村集体收入翻倍;遂昌周村村打造“果蔬+”产业体系,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莲都下南山村以古民居发展文旅衍生业态,创成600多个“花园乡村”,带动村民年均增收6000余元。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源动力

去年珠海航展,丽水企业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与20多位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获得近亿元的意向订单。这是丽水以“无中生有”的改革魄力布局未来产业,驱动区域产业跃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丽水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秉承“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变革实践,一链一对策、一业一方案,推动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品质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成链成势,为丽水先立后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去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872.2亿元,同比增长16.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产值的比重为74.8%。

立足生态富民,丽水深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再次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并成功召开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启动会。开展生态产品确权模式、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核算数据生产标准、碳排放核算技术等创新研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再升级。今年初,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大关,标志着丽水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去年以来,丽水还立足山区实际,以常住人口发展为导向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构建县级“1+8+3”重点改革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截至去年底,已推动完成全市42所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智慧流动医院”累计出诊3.37万车次、服务145万人次;1989位山区养老管家覆盖超95%行政村;跨系统整合1480辆“流动便民共富车”,服务覆盖98%以上行政村。

科学实践创造共富好经验

“大家请看这雕花梁柱上的裂痕,它们是‘拯救老屋’行动留下的修复印记。”日前,松阳县山下阳村的清代民居里,宣讲员叶建寿用“古宅换新衣”等通俗比喻,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语言,带领游客和村民深度探访古村落,他告诉大家,松阳老屋已经是“活跃”的代名词。

四都乡陈家铺的老屋已经步入“未来”。近年来,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点,陈家铺完成了50余幢老屋的生态修复工作,先后引进工商资本1亿多元,基本形成了生态农业、民宿经济、文化创意等多元化乡村经济,成了远近知名的“网红村”,并入选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2024年,丽水市持续推进1个国家级共富观察地建设,并推动“松阳拯救老屋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入选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第二批典型经验;持续推进6个省级共富试点、10个省级共富最佳实践和5个省级共富观察点建设。“丽水挖掘绿水青山价值探索山区增收富民之道”“缙云烧饼经济”“遂昌储能消薄新模式”分别获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简报和《浙里共富》简报推广,《丽水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调研报告》获得浙江省优秀调研成果奖。

像这样的共富好经验在丽水有很多。龙泉市住龙镇红军街改造后,村民开民宿、办商铺,户均年收入超20万元;景宁“天空之城”度假村改造废旧矿区,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景宁依托阿里平台推动83家“共富工坊”产品出山,斩获2000万元订单;遂昌金矿转型国家矿山公园,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汇聚全球7万种商品,年销售额破140亿元……

显而易见,丽水的共富实践,展现了“精神引领+制度创新+产业突破”的三重逻辑。从交通破局到生态变现,从红绿融合到新兴产业崛起,丽水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国山区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