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一个马铃薯有4斤重啊,太厉害了。”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的宁静。2月20日,“薯香惠东丰收共享”——2025年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开始举办,吸引农业企业代表、马铃薯种植户以及市民等数百人参与。惠东既是广东海洋大县,又是农业大县,也是中国马铃薯之乡。据介绍,本届马铃薯文化节突出以薯为媒,以节扬名,政府搭台,薯农唱戏,提高公众对惠东马铃薯的认识,扩大马铃薯之乡惠东的知名度,并广拓渠道,加强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马铃薯销售。
冬种马铃薯是惠东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它不仅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从品种研发到深加工,从传统种植到农旅融合,实现了马铃薯产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华丽转身。如今,“惠东马铃薯”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我县也荣获“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的美誉。小土豆成了大产业,“种出了房子,种出了车子,种出了好日子”。
数百人共同见证“薯王”诞生
“哇,大家看好了,这个是3.53斤,好大的马铃薯。”随着主持人不断公布参加全民薯王争霸赛的马铃薯纷纷上称,一决高下。而该赛事的举行,也将马铃薯文化节推向高潮,而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因为该活动的举行,数百人汇聚在这个质朴的村落,共享盛事。
单薯重达4.04斤的“薯王”。
据介绍,本届马铃薯文化节突出以薯为媒,以节扬名,政府搭台,薯农唱戏,提高公众对惠东马铃薯的认识,扩大马铃薯之乡惠东的知名度,并广拓渠道,加强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马铃薯销售。
马铃薯文化节活动中,主办方还举行了保险公司与种植户、企业与种植户、企业与协会等现场签约活动。举行视频连线,现场直播收购马铃薯出货过程。同时,举行全民薯王争霸赛,邀请惠东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将种植个头最大,品质最好的马铃薯带到现场进行比拼,决出薯王的归属。经过现场评比,评委们根据马铃薯的外观大小、重量,对其进行现场综合评审打分。在数百名观众的见证下,评出前3名薯王(重量分别为4.04斤、3.53斤和3.52斤),并分别获得主办方颁发的证书和奖金(3000元、2000元、1000元)。
橙妹团队现场直播。
获得“薯王”称号的来自惠东县惠和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强说,该颗“薯王”已经挖了几天,水分流失了一些,“刚出土的时候比现在还要重多一两多”。能够获得“薯王”称号,何志强非常开心,他表示,要种出如此大而且品相好的马铃薯,需要非常用心,尤其前期的营养要充足,“和它(‘薯王’)同一窝出来的,还有3斤多、2斤多的,一窝都10多斤了,它是最大的。”何志强抱着“薯王”开心地向其他种植户分享种植经验。
除此之外,现场还举行种植大户评选,评选出2024年种植面积前3名种植大户(一等奖柯顺聪、二等奖钟永双、三等奖叶桂双),分别颁发证书和奖金(5000元、3000元和2000元),文化节还邀请家乡青年歌手献唱,并进行马铃薯原创歌曲《金豆豆》歌曲表演。
“薯”食诱惑市民纷纷点赞
“这个慕斯蛋糕是用马铃薯做的吗?口感挺不错的,很好吃,还有这个马铃薯挞,也很好吃。”在活动现场,举办单位设置了惠东农产品展区、马铃薯采收体验区、马铃薯烹饪展区、马铃薯直播带货区等,其中来自惠东的马铃薯美食更是吸引众多市民围观品尝。炒土豆丝、土豆泥、炒土豆片、薯饼、薯条,还有以惠东马铃薯为主要材料研发的蛋糕等糕点纷纷展出,“薯”食诱惑,参会市民纷纷点赞,表示“很好吃”。
马铃薯文化节上的“薯”食诱惑。
作为当日最为热闹的展位是来自惠州市乐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马铃薯糕点展位,该公司研发经理马晓灵介绍,当天带到活动现场的是该企业自行研发的糕点,主要以本地马铃薯为主要材料,精制而成的各类蛋糕、糕点等,活动一开始,就受到众多市民的围观。马晓灵介绍,该企业于2019年开始研发马铃薯糕点,如今已经有200多个产品,销往珠三角、香港以及出口东南亚等国,每年仅马铃薯糕点产值就过千万元。马晓灵说,相较于传统原材料制成的蛋糕,以马铃薯为主材料的蛋糕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绵密,这个特点被现场品尝的市民纷纷点赞。同时,这种蛋糕的保质期更久。
马铃薯蛋糕大受欢迎。
“马铃薯泥做得不错,口感很绵密,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吃。”当日现场,来自惠城区的杨秀娟阿姨将现场的美食几乎品尝个遍。她今年已经72岁,当天和老伴一起参加了活动,一来为了出来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二是慕名而来,一睹“薯王”风采。活动现场,惠东县马铃薯协会带上多名厨师现场制作的马铃薯美食也赢得满堂喝彩。
据介绍,近年来,惠东县致力于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涌现出惠州市乐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东县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延伸产品的公司,其中来自惠东县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米”在现场也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关注。
群众现场品尝马铃薯菜肴。
下来,市县两级部门将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等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渠道,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加强品牌宣传推广,让惠东马铃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种植户、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发展。
文化赋能挖掘马铃薯历史内涵与民俗价值
马铃薯在惠东的种植历史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在白花、高潭种植。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2003年)。从白花和高潭镇开始种植到70年代起,平海镇开始大量种植。1978年全县种植面积1257亩,突破千亩;1995年种植面积1.62万亩,突破万亩。
2003年至2020年为惠东马铃薯产业的成长阶段。2003年,惠东县探索“以点带面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的模式,推动冬种马铃薯实现规模化经营。挑选出平海鹧洞、铁涌黄坑、稔山竹园作为高产示范点,由县领导挂点,组织引导当地农民开展创高产活动;平海、铁涌、稔山等主产区的镇级参照县领导做法,各自办高产示范点。全县形成了重点打造以铁涌、平海、稔山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012年11月,袁隆平院士专程视察了铁涌石桥村“两分地养一个人工程”试验示范基地,对惠东“稻—稻—薯”的生产模式给予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
薯农忙收“致富薯”。
如今,惠东马铃薯产业正处在第三阶段,即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惠东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四新”产业布局,推广冬种马铃薯深加工,做优马铃薯品牌,大力推进冬种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县涌现出了3个冬种马铃薯专业镇(铁涌、平海和稔山)。
经历60多年的种植历史,马铃薯对惠东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它已经融入到当地人民的文化当中。当天举办的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现场就设置了马铃薯文化展览区等,文化赋能马铃薯。惠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日举办马铃薯文化节,是惠东县坚持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马铃薯速写区,画家们用画笔描绘现场。
该负责人介绍,本届马铃薯文化节以“薯香惠东丰收共享”为主题,精心策划了薯王争霸赛、文化展览、创意速写、采收体验、特色农产品展示等活动,既展现了马铃薯的多元价值,也弘扬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让马铃薯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惠东马铃薯产业和山海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产业兴、文化盛、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同时,将以“绿色、创新、开放、共享”为理念,推动马铃薯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挖掘马铃薯的历史内涵与民俗价值;另一方面,将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探索电商销售、冷链物流等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