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布全国首个DeepSeek应急管理政务大模型“宁安晴”——AI赋能城市安全治理,打造“智防智控”新标杆

2月21日,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市数据局与擎天科技联合发布全国首个垂直领域应急管理政务大模型——“宁安晴”。该模型基于南京政务云部署的DeepSeek-R1-671B满血版大模型深度定制开发,是“我的南京”政务版第一个专业部门智能体,标志着南京在“AI+政务”融合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特大城市安全数字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破解传统难题,AI重塑应急管理体系

“宁安晴”聚焦应急管理领域“知识孤岛化、数据碎片化、决策低效化”等痛点,依托千亿级参数大模型,深度融合南京应急管理“181”平台及20余万件法规标准、应急预案、事故案例、条规术语解释等海量数据,构建“数据智能中枢+行业智库引擎”双核体系,打造“风险耦合辨识、执法精准高效、处置快速联动”的智能化治理模式。该模型适用政府应急系统核心场景,实现从风险预警到应急处置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宁安晴”依托DeepSeek-R1-671B大模型的强大算力与本地化知识库,初步具备六大核心能力:

应急文案高质高效: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600余万条应急专业知识点,可一键生成通知、方案、报告等公文草案。5分钟内结构化生成标准化事故初报,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充分。合规性校验准确率≥95%,行政效率提升70%。

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整合多维度数据源形成全域风险信息池,综合应用“经营性自建房风险评估”“小场所风险评估”等金陵系列既有模型,快速进行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提供分类分级整改方案。

执法调查智能辅助:聚合各部门行政检查计划,深度挖掘风险隐患数据,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跨部门“综合研判联合检查”方案。对“检查码”汇聚的各部门检查结果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绘制企业安全信用脸谱提供支撑。根据事故调查谈话材料、专家鉴定,自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救援提质赋能:支持应急救援指挥处置力量、事故企业快速形成个性化应急处置方案,提供最新最优专业技术支撑,精准配置专家、装备等应急资源,第一时间开展高效处置。

灾害防控精准靶向:关联12345、自媒体等政务、舆情数据及自然灾害普查数据,对受灾情况感知更加全面、响应更加及时。根据灾害影响动态,及时匡算匹配救灾物资。

应急决策智力支持:搭载“金陵安法宝”等应用小程序,集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应急管理专业术语库,支持语音问答获取图文指引,降低专业使用门槛,辅助应急决策。

技术人员在"宁安晴”发布现场,演示了"安全安全风险耦合评估”“灾害防控精准靶向"等功能。

譬如,某区应急局在某天夜间面临暴雨灾害时,如何对危险房屋和受灾人员采取靶向防控措施?此时,"宁安晴”提供的海量知识库可辅以应对。该问题输入“宁安晴”后,平台迅速分析知识库里关于暴雨应对的文件,比如“暴雨天气应对工作情况汇报"等,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精准聚焦该区暴雨灾害的“集成式"应对方案,涵盖“全面排查危房和建筑工地、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提供紧急避灾场所、妥善安置群众,发放救灾物资"等具体措施。

技术自主可控,筑牢安全防线

“宁安晴”采用南京政务云本地化部署,数据全链路加密并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确保敏感信息不出域。其技术架构深度融合南京市数据局在算力虚拟化领域的创新成果,资源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性能损耗仅7%,为大规模政务应用提供了高效、稳定的底层支撑。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海波教授指出,“宁安晴”大模型通过AI技术重构了应急管理流程,其智能推演与风险预警能力填补了行业空白。这种“技术+机制”双轮驱动的模式,为全国城市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辐射长三角,构建智慧应急生态圈

目前,“宁安晴”已覆盖南京市全域,未来将分阶段推向全市重点风险企业、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安全和防灾指导,提供基于LBS的应急避难场所导航等智能服务,同时依托南京都市圈应急协作机制,向长三角区域推广,助力区域安全治理一体化。

下一步,南京市将深化“宁安晴”在自然灾害预警、跨部门协同指挥等复杂场景的应用,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持续优化模型算法,推动应急管理从“智能辅助”向“自主决策”演进,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注入新动能。

(宁应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