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来到南京市鼓楼区。演出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南京市鼓楼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越剧团协办,这台演出集合名家名角、舞台精品、非遗技术、艺术普及等多元形式,为南京市民们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精品荟萃多元呈现享文艺成果零距离
当晚演出精心遴选省内最具代表性的舞台艺术精品,作品均曾获国家、省、市级大奖,涵盖了京剧、昆曲、越剧、锡剧、扬剧多个剧种,以及民乐、歌舞、杂技、曲艺、舞蹈、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展现江苏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既有江南的婉约灵秀,亦有北派的粗犷激昂。
民族室内乐《良辰美景》将“雅”与“俗”融合共赏,描绘“美丽江苏”的音乐画卷;舞蹈《能不忆江南》从无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瞧郎扇”道具出发,展现江南女子“罗衣从风”的灵动姿态;徐州琴书《兰花情》讲述了一段敬老院里三位老人尘封二十年的感人故事;杂技《涟漪·蹬伞》将“莲花”与中国传统美的女性形态相融合,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传递新时代美学风范;小品《阳光便利店》描绘日常生活图景,形象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二字,用充满喜剧性的笔触传递充满哲思的生活感悟;曾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蹈《思乡切·女史箴图》巧妙地从文物盼归角度出发,赋予画中人物生命,观众从舞蹈中仿佛看到画中女子黯淡的目光漂洋过海,悠悠投向故土,翘首盼归。
演出通过精品舞台艺术,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二胡协奏曲《江南第一燕》用乐曲展现瞿秋白烈士投身革命的经历和光明磊落的品格;苏州评弹《红色摇篮》选回《烈火永生》歌颂了一代代革命者为信仰抛洒热血,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戏曲大省,江苏孕育了多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当晚的戏曲名家名段联唱也将整场演出氛围带向高潮,来自京剧、昆曲、越剧、扬剧、锡剧五大剧种的梅花奖名家带来拿手选段,观众一次性领略多种剧种的魅力,感受江苏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非遗展示名角指导文化服务下沉基层
演出现场特设非遗文创市集,汇聚南京瓷艺、南京绳结、鸡鸣汤包、随园糕团、糖画、传统漆艺、南京面塑、回艺非遗手作&潮玩、吉祥彩粽等多个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观众可体验制作过程并选购特色产品,实现“文化服务+生活需求”一站式满足。
此外,在青春剧场排练厅,来自南京市越剧团的越剧名家对鼓楼区青青戏曲团进行辅导培训,通过示范表演、唱腔指导、身段训练等方式提升基层群文团队的艺术水平,助力基层文化生态建设。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既是戏曲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体现。
文化惠民送戏到家文艺芬芳遍洒江苏
据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今年2月至12月,赴全省95个县(市、区)组织开展“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并举办系列延伸活动。巡演立足地域特点和受众对象,综合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编排由若干艺术名家参演的高质量整台巡演节目,将舞台艺术精品送到家门口,让人民群众零距离共享文化成果,谱写文化惠民新篇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艺璇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