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烟火中的人间温情

“我是欧阳宝的弟弟,这是我哥我嫂子让送来的。”央视热播剧《六姊妹》第十四集一开场,出现了一条珍贵金华火腿。火腿是剧中人物欧阳宝、何家艺夫妻“专门从上海弄回来的”,托人先送到家里。这份心意,不仅是对家的思念,也是何家艺展示自己婚姻的幸福与成功的佐证。

金华火腿是央视的常客,在去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一幅《姑苏繁华图》则将金华火腿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呈现给了全国观众。这幅图由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历时24年创作而成,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清乾隆年间江南的繁华市井风情。图的中段描绘了金华火腿商行,其中火腿悬挂在店内,吸引着往来的商客。这一细节生动地反映了金华火腿在当时商业繁荣中的重要地位。

火腿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金华火腿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东阳一直是这一美食的核心产地。

上海南货店

“在上世纪80年代,一条金华火腿在上海南货店的售价大约在30至50元,相当于现在的800至1500元。”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松涛,近年编纂了《东阳火腿》一书,完整梳理火腿在东阳的历史。

“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上蒋火腿雪舫蒋。”这句广为流传的口号,概括了东阳火腿的源流与其在中国火腿行业中的地位。

东阳火腿的制作历史悠久,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改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东阳歌山镇上蒋村,因其火腿制作技术的精湛而成为金华火腿的代表性产地。

“雪舫蒋”火腿是上蒋火腿的佼佼者,其创始人蒋雪舫制作的火腿口感均衡,肉质细腻,成为皇家贡品,并在国际博览会上屡获殊荣。

鲁迅与“雪舫蒋”火腿的历史交集

“雪舫蒋”火腿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鲁迅的时代,这一美食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成为了文化人际交往的象征。根据中央档案馆的相关资料,1936年,鲁迅通过冯雪峰给毛泽东等苏区领导人赠送过金华火腿。

鲁迅一家与冯雪峰一家

而这些火腿,极有可能产自“雪舫蒋”。

鲁迅是金华火腿的忠实拥趸,任教于浙江师范学堂时,曾多次光顾杭州万隆火腿庄。在杭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腌腊上品推万隆”,当时万隆采购的金华火腿仅限东阳、永康两县,尤以“雪舫蒋腿”为上。定居上海后,鲁迅还经常托人到万隆买火腿。

冯雪峰的回忆中提到,鲁迅送火腿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越了物质本身,它是对革命事业的支持,也是对朋友同志的情感寄托。这份带有深情厚谊的馈赠,成为了那个时代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纽带。

“雪舫蒋”火腿的品牌复兴

随着时代的发展,“雪舫蒋”火腿经历了多次起伏。在20世纪初期,随着战乱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品牌一度面临困境。1998年,东阳提出“兴工强市”的发展战略,浙江雪舫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仁接过“雪舫蒋”品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现代化改良,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保护和传承工艺,确保其传统口味和品质的延续。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浙江雪舫工贸有限公司成功振兴了“雪舫蒋”品牌,如今,“雪舫蒋”火腿已是国内火腿的品质标杆,并远销日本、欧洲等地,成为了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