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唯一入围项目!马尔康孔龙村遗址入围“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召开,论坛现场揭晓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来自四川的马尔康孔龙村遗址成功入围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这项突破性发现将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明史向前推进了千年,为研究长江黄河上游史前文明交融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图片:小三郎摄)

该遗址位于大渡河正源脚木足河东岸二级阶地(海拔2470米),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双江口水电站建设开展的抢救性考古项目。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考古团队已清理出灰坑、陶窑、房址等史前遗迹400余处,出土玉钺、玉铲、骨笄等珍贵文物28000余件,其中大型玉礼器群与骨制精密工具的组合,实证此处为距今5500—4800年前大渡河上游区域中心聚落。

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这是川西地区首个具有明确断代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填补了该时段考古学文化空白。尤为重要的是,遗址出土的彩陶群首次在川西地区完整呈现文化传播链:既有典型马家窑文化特征的漩涡纹彩陶,又有本土化演变的陶器类型,更发现具有石岭下类型风格的彩陶标本,为破解仰韶文化晚期彩陶西渐之谜提供了关键性物证。

(图片:小三郎摄)

相关资料显示,该遗址的区位价值具有双重文化坐标意义——既是长江支流大渡河上游的重要节点,又与黄河上游甘青文化区隔山相望。其房址建筑形制、玉器制作工艺与黄河流域大地湾四期遗存高度关联,出土陶器群则呈现多元文化交融特征,生动印证了5500年前长江黄河上游文明已形成密切互动网络。

据悉,本次考古发现引发学界高度关注,相关成果将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研究课题,遗址保护规划与多学科研究工作正在同步推进。

0 阅读:3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