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润的蜜饯不仅是内江人记忆中的传统味道,更承载着这座城市数百年的糖文化底蕴。近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老字号蜜饯店铺,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江蜜饯制作技艺的传承故事,感受匠人手中延续的甜蜜坚守。
清晨的中央路公交站旁,一家经营了20余年的老店,30余种蜜饯在玻璃罐中泛着琥珀色光泽。店主张仁群正忙碌着将金橘、冬瓜糖等蜜饯整齐码放。“金橘酸甜开胃,橘红润喉养生,都是街坊们最爱买的。”张仁群擦拭着柜台笑道。
而在文英街与交通路交界的饶氏蜜饯店内,花甲之年的王友芬正热情介绍着特色天冬蜜饯:“这是用中药天冬秘制的,化渣不黏牙,甜味里还透着草木清香。”四十年来,她与丈夫分工协作——丈夫在后厨熬糖制坯,她则在前店进行销售,如今,二十多个品种的年产值已超三十万元。“客人从外地开车来买,说是‘小时候的味道’,我就觉得这手艺丢不得。”
作为2009年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内江蜜饯以本地瓜果、药材为原料,经雕胚、煮胚、蜜制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制成的蜜饯种类繁多,柚子皮被雕成镂空花瓣,樱桃裹上晶莹糖衣,天冬条浸润出半透明质感,形态各异的蜜饯宛如艺术品。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通过精心设立非遗工坊,为蜜饯雕刻、古法熬糖等传统工艺搭建起了专业的传承与展示空间,同时,还定期举办蜜饯文化节,活动现场不仅能让民众近距离观赏到蜜饯雕刻的精美绝伦,还设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展览、美食体验等环节。这些举措都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传承、创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