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警情牵流浪大爷爱心铺就团圆归途!“你们一定要好好写写社区里的好民警!”

身边24小时 2025-02-28 10:26:29

倒了几趟公交车,2月26日上午,和平区湖畔社区两名居民辗转来到沈阳日报社,她们的话语中满是急切与诚恳:“编辑、记者同志,我们要投稿,你们一定要好好写写社区里的好民警!”这一番话,瞬间勾起了沈阳日报工作人员的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位民警,又做了什么感人至深的事?2月27日记者找到了社区居民庄亚平,她与邻居们向记者娓娓道来一段温暖而又离奇的故事。

董馨阳(右三)和“绣水家常菜”店主(左三)一起送别芦大爷(中)。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庄姨,您为啥要来沈阳日报社呢?”“我退休前在体育部门工作,单位订了《沈阳日报》,感觉你们总刊登正能量文章!”74岁的庄亚平阿姨爽朗地笑着说:“大家都宣传好事儿,人人做好事,这社会处处是温暖和谐!”

2月26日10时,庄亚平与72岁的吴香菊两位老人找到沈阳日报社办公室,头天夜里,庄亚平写出了上千字的“投稿”。

时间回溯到2021年末,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集贤派出所社区民警董馨阳刚刚服务湖畔社区。来社区不久,她注意到有位大爷总在湖畔社区周边流浪。饿了,就到辖区的饭店要点食物;困了,便寻个桥洞在底下休息。董馨阳第一次询问大爷家在哪里,大爷带着几分沧桑与迷茫回答:“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一句简短的呓语,深深印在了董馨阳的脑海里。

此后,董馨阳便踏上了漫长的救助之路。身份信息查询找不出大爷的信息,社区曾尝试将大爷送往救助站,可最终他还是回到湖畔社区。

三年走访终获关键信息

“尽管困难重重,小董却从未放弃,一直帮他找家。”庄亚平说。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董馨阳开启了漫长的走访。

流浪大爷有时会去小卖店要烟,有时去饭店要酒。只要有时间,董馨阳就会前往大爷常去的地方打听消息。辖区的“绣水家常菜”是大爷常去吃饭的地方,饭店老板虽不知道大爷的名字,但看他可怜,总会给他做点吃的,还为他买棉鞋棉帽。

这份善良,也在默默助力董馨阳的救助行动。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12月初,董馨阳又去饭店找老板打听消息时,得到了一个关键线索——大爷的原单位找来了,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董馨阳立刻与这家单位取得联系,单位负责人焦急地表示:“我们也在找他的子女,找了一年多也没找到。芦大爷自己还没有身份证,办不了退休,我们领导也很着急。”

流浪大爷的女儿在山东找到

通过与该单位进一步了解,真实情况慢慢勾勒出来。

芦大爷二十多年前离婚,后因病离家出走,多年未与家人联系,他有一个女儿。职工登记表也未填写配偶子女信息。芦大爷还有个亲哥哥和侄子,从侄子那里了解到一些芦大爷女儿的信息,然而仅有名字、照片和出生年份,具体信息依旧缺失。

董馨阳与山东省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取得联系,但没有任何有价值信息。她转而向山东警方“宝贝回家”寻亲公益组织求助。详细说明情况后,当天便找到了芦大爷的女儿。为了帮助芦大爷与家人团聚,董馨阳开始马不停蹄地跑身份信息。由于芦大爷长期流浪,精神状态不太好,身份证件照片无法拍摄。董馨阳联系分局户籍部门,经过一番沟通,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最终用之前的照片为芦大爷申请了一张身份证。

之后,董馨阳又联系芦大爷的单位,提前准备好集体户的户口簿以及退休的相关手续,等待芦大爷女儿的到来。

“如今我们团圆了……”

2024年12月23日,芦大爷的女儿和侄子来到沈阳。

流浪十多年的芦大爷戒备心极强,谁也不相信。无奈之下,女儿联系精神病医院派车来接。董馨阳配合家属,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芦大爷送往医院治疗。在医院里,芦大爷洗了澡、剪了头发,焕然一新。他感受到了大家的善意,不再抗拒,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安心住下。

随后,董馨阳和芦大爷单位负责人一起,带着芦大爷的女儿奔走于法院、民政局、中国移动、银行、医保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恢复相关信息。2024年12月26日,芦大爷与家人回到老家山东。

芦大爷的女儿为表达感激之情,在今年元旦期间给董馨阳写了一封信,饱含深情地说:“感谢董警官救了我的父亲,结束了流浪生涯,否则我的父亲现在还在外面冻着,如今我们团圆了……”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李欣图片由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提供

0 阅读:1
身边24小时

身边24小时

随时随地,关注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