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公布,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与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共同入选。
周原是周朝的发祥地,这一区域的考古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周原考古以寻找墙垣体系与先周文化大型建筑为重点。通过“大范围追踪性钻探”与“重点部位针对性发掘”,发现王家嘴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
周原遗址出土的刻有“秦人”二字的甲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宫城东南门西侧壕沟内出土了卜甲、卜骨残片204片,初步辨识出刻辞180余字,内容如“王呼並召叔��思来。既,不来”“壬子王其獸…”“邑其呼归。周”等,是继周原、周公庙遗址之后,发现西周甲骨文字数最多的一批。其中一片甲骨上的“秦人”二字,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对“秦”的最早文字记载。
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并结合史料基本可以确定,最早的秦人源自东方,在商朝灭亡之后,被迁移到了今天甘肃礼县的西犬丘。周孝王时期,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封到秦这个地方,并赐姓氏为赢。不过此时的秦国,还远远达不到诸侯国的标准,直到西周末年,因为秦襄公拥立周平王东迁有功,秦国才得以入住关中,跻身于诸侯国之列。
“甲骨上的‘秦人’二字不一定代表秦国人的概念,它有可能是一个人名。”周原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透露,因为这批甲骨的年代下限是西周中期,还没办法确定与“非子受封”的年代是否吻合。“与秦人产生的年代如果能吻合,那将是重大发现。”种建荣补充道。
周公东征方鼎
周公东征方鼎内的铭文
无独有偶,出土于宝鸡,如今已流失海外的周公东征方鼎的铭文中也出现有“秦”字。铭文大意是讲周公远征东方,讨伐作乱的东夷、丰白、薄古等,战争胜利归来后,周公在周庙开展祭祀活动,并在戊辰这天共饮秦酒,分享胜利的喜悦。
根据铭文记录可以断定,周公东征方鼎是西周初年的文物。不过很遗憾,因为这件文物没有经过科学发掘,所以没有办法获得更多信息。所以甲骨文上的“秦人”和青铜器上的“秦酒”,究竟和后来的秦人有着怎样的联系,还需要更多考古发掘信息来论证。
起点新闻记者敬泽昊陈嘉欣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