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快评]跨越千年,杜牧与扬州的故事始终鲜活

3月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牧篇”,节目开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一下子拉开了扬州与杜牧的渊源。

在唐诗的璀璨星河中,扬州始终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江南意象。“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在杜牧的众多诗篇中,扬州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位晚唐诗人对扬州的钟情,既是文化基因的深度契合,也是精神原乡的终极追寻。

在一篇篇绝美诗歌里,杜牧完成了对扬州的文化赋形。这座柔美、包容的城市不仅给予杜牧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而且是他心灵的寄托和思考的源泉。扬州与杜牧的相遇,似一场命中注定的文化联姻。诗人用诗句凝固了城市的灵魂,城市则以包容的品格接纳诗人的失意与追寻。当“二十四桥明月夜”依然倒映在瘦西湖的波光中,当游客在茶社吟诵“十年一觉扬州梦”时,这场持续千年的诗意对话仍在继续。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节目对杜牧扬州记忆的影像重构,揭示出经典文本的现代生命力。严屹宽饰演的杜牧反向“穿越”至现在的扬州城,目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汴河剖面的地质年轮,又多了一层历史的积淀感。扬州从未停留在杜牧的诗句中,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构自身。这种动态的文化传承,让杜牧与扬州的故事始终鲜活。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