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世界

读经典看 2024-07-23 13:58:57

“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为基督教对耶稣的专称。“基督”的意思是“上帝所差遣的救世主”。

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也被称为耶稣基督、神子、圣子、中保、弥赛亚等)创立了基督教。

基督教,就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传说中,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圣灵降孕童贞女马利亚生养成人。

少年的耶稣,经历过很多磨难。

长大后,耶稣在约旦河接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经过苦思冥想并战胜“魔鬼的三次诱惑”,后回到加利利进行传道。

传说耶稣掌握了许多神术,他曾经使聋子听见、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

耶稣为人们展现过很多奇迹,并吸引了许多追随者。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传教效果,耶稣从众门徒中选出12个人作为自己的伙伴,并差遣他们前往各地传教。这12个人被称为十二使徒(原意是受委任的人)。

耶稣的行动与主张得到了大批犹太下层人民的拥护,也遭到了祭司贵族的嫉恨与反对。

最后,祭司们决心除掉耶稣。

由于12门徒中犹大的出卖,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被捕,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最后的那顿晚餐,连耶稣在内共有13人,所以有些西方人忌讳数字"13";耶稣的受难之日为星期五,所以有的西方人也视星期五为凶日。

据传,耶稣在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门徒;在他复活后的第40日,耶稣升天。

据称,耶稣将来还会再度下降人间,审判世界,在地上按上帝的意志拯救人类。

在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三大教派。

第一次分裂发生在11世纪中叶,由争夺教权而引发,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又称公教、加特力教)和东部的东正教(即正教)。

第二次分裂发生在16世纪,由宗教改革而引发。从天主教内部脱离出新的宗派——抗罗宗,我国称为新教。

新教反对教皇的绝对权威,不接受教皇支配;新教不承认天主教的某些教义。

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基督教(狭义)。

在历史上,有基督教四传中国之说。

基督教一传中国发生在唐朝时期。

当时,流行于中亚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汉译名称为景教)从波斯来华传教,中国人

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是聂斯脱里派的开创者,曾进入安提阿修道院作修士。

时逢唐朝"贞观之治",获得“景教"之名的聂斯脱利派很快取得"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成功。

845年,在唐武宗崇道毁佛的风云中,“景教"被作为"胡教",与其他外来宗教一起遭到了厄运。

元朝时,罗马天主教来华传教,景教得到了复兴。这就是基督教二传中国。

由于基督教对蒙古民族产生了文化影响,蒙古人称基督教为"也里可温"(意即"有福缘之人")。

随着元朝的灭亡,基督教的传播也迅即消失。

基督教三传中国,指的是清朝以天主教耶稣会士为首的西方传教士在华展开的广泛而深入的传教活动。

其时,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努力向中国文化"趋同",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与天主教的教义体系相融合,以求得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

利玛窦等人的做法,引起了其他恪守天主教传统的教士的反感。于是,在天主教会内部爆发了"中国礼仪之争"。

之后,因为罗马教皇和康熙皇帝的各自干预,导致了双方的直接冲突,并产生康熙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的结局。

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各派传教士蜂拥来华,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强行传教,纷纷取得成功,这就是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即新教)倡导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爱国运动;天主教和东正教也倡导自主自办的爱国活动;东正教成立中华东正教会。从此,基督教各教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现在,中国境内还留存着一些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和遗迹。

北京南堂,又称宣武门教堂,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前门西大街141号。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始建经堂,但规模较小。

北京南堂

北京南堂

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改建大堂,成为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

南堂风格为朴素的巴洛克式,现为中国天主教北京主教座堂。

坐落在北京市内的另一座教堂是北京北堂,又名西什库天主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

北京北堂

此教堂最初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府右街,后于光绪年间迁建现址。

利玛窦墓位于北京车公庄大街北京市委党校院内。

利玛窦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来华,后任在华耶稣会会长。

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明神宗下诏以陪臣礼葬。

在利玛窦墓的两侧,分别是汤若望和南怀仁的墓及碑。

汤若望是德国耶稣会著名传教士,明天启年间来华,曾任钦天监监正;南怀仁系比利时耶稣会著名传教士,清顺治年间来华,曾任工部右侍郎。

天津老西开教堂是天津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津天主教会中心。

天津老西开教堂

老西开教堂为法国罗曼式建筑,故又名法国教堂。教堂由总堂和大教堂组成。总堂建于1914年,大教堂建于1917年。

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将主院安置于徐家汇。

1851年,兴建希腊式圣依纳爵堂。

1905年,兴建法国哥特式大教堂,成为上海地区最大教堂,也是远东地区最大教堂之一。

这就是徐家汇天主堂,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

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位于上海松江佘(读作shé)山,1871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在佘山顶初建。教堂外部是以罗马风格为主的折中式,内部则是哥特式。

教区原来有"全大赦"的规定。所谓"全大赦",就是教徒按仪规来佘山朝圣可赦免灵魂上所有的罪孽。

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

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

因此,上海天主教徒素有"五月佘山朝圣"的宗教习俗。每到五月,教堂及周边人涌如潮。

广州圣心大教堂又名"石室",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

圣心大教堂由法国普行善会建造,属法国哥特式建筑。教堂高58.5米,是国内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历史上,上海一直是基督教新教的中心;因此,著名的新教教堂也集中在上海地区。

德国哥特式建筑上海国际礼拜堂建于1924年,是上海地区最大的新教教堂。

上海国际礼拜堂

上海国际礼拜堂

由于教徒来自新教不同教派,故教堂原名"协和礼拜堂",后改称国际礼拜堂。

上海沐恩堂原名慕尔堂,建于1929至1931年期间。

沐恩堂属于美国学院哥特式风格,为典型的"社交堂"。

上海沐恩堂

上海沐恩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会发起社交堂运动,教堂除星期日礼拜外,其余时间天天敞开大门,供教徒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慕尔堂曾另有小学、幼儿园、女子宿舍、女校、夜校、操场、阅览室、健身房等设施,其宗教和社交活动在上海基督教徒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海圣三一堂是由英国圣公会于1848年建造的,供英侨礼拜用,是英国在华建造的最大教堂。

1875年,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直接掌管此教堂,大大提高了圣三一堂的地位。

上海圣三一堂

上海圣三一堂

该教堂的哥特式钟塔建于1891年,由当时驰名世界的教堂建筑师司考特爵士设计,为闻名远东的著名建筑。

上海景灵堂原名景林堂,建于1923年。

景灵堂建筑设施并不算特别出色,但因为它与宋氏家族有关联,因而非常著名。

景灵堂

当年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在这个教堂担任牧师;那时,宋氏家族都在这个教堂做礼拜。宋美龄还是这个教堂唱诗班的成员。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也被列入了景灵堂教徒的名册。蒋介石也时不时地去景灵堂做个礼拜啥的。

景灵堂现在是上海沪东地区新教徒的活动中心。

东正教传入中国后,分别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天津和新疆等地区设立了传教中心。现存的东正教堂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和上海。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哈尔滨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属俄罗斯拜占庭建筑。哈尔滨的圣母帡檬(读作píng méng)教堂又称圣母守护教堂,建成于1930年。因为这所教堂最初的主人是乌克兰人,所以它又被称为“乌克兰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上海圣母大教堂位于上海襄阳北路,属俄罗斯拜占庭式建筑。

教堂建于1933年,当时为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是俄侨的礼拜处。

上海圣母大教堂

1965年,主教病故,上海东正教宗教活动自然结束。

此外,上海还留存有新乐路圣母大教堂及皋兰路分堂两座俄罗斯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但已另做他用。

0 阅读:0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