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一线]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成为贵州人民的生活标配

本文约956字,阅读约需2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文/熊茜雯图/胡宏涛)“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河流,走在贵州,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处处都能看到生物多样性的美景。”3月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三可谈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时说。

“近年来,贵州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绿色底蕴日益深厚,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杨三可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三可

为碧水长流,贵州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共治”,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管、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在全省八大流域全面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更在赤水河、乌江跨省流域,云贵川、渝黔携手共筑生态屏障,确保了每年超1000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奔腾不息地汇入长江、珠江。

“2024年,全省119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高达99.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贵阳市南明河、黔东南州㵲阳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赤水河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为长江流域最好水平,珍稀鱼类种群由29种跃升至49种,胭脂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重现碧波,生态复苏的喜讯频传。”杨三可说。

为空气常新,贵州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火电行业绿色转型,引领钢铁、水泥、焦化等工业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推动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着力解决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2024年,全省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9.1%,PM2.5浓度低至20.7微克/立方米,真正实现了空气常新、蓝天永驻。

“优质的水与空气,仅是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杨三可说,贵州在污染防治上攻坚克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前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成为贵州人民的生活标配。”

杨三可表示,贵州将聚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创新绿色制度、弘扬生态文化六大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持续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这个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贵州样板”。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三审:彭奇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