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产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随着AI拍摄眼镜产品形态逐渐成熟,产业协同效应加速显现:国内厂商雷鸟、Rokid频繁亮相政府活动与产业峰会,传音控股联合莫界科技推出AI拍摄眼镜系列,上海市更将XR/AI眼镜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与此同时,产业链技术持续突破,泰晶科技等企业通过晶振技术优化产品性能,推动智能眼镜在垂类场景渗透率快速提升。
产业协同加速产品破圈
产业链合作深化,技术整合提速
2025年,国内AI眼镜产业链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Rokid与蓝思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光学模组与精密制造;XREAL联合晶盛机电、龙旗科技等企业签署《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覆盖从芯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传音控股推出的TECNOAIGlasses系列首次尝试“AI+树脂光波导”方案,标志着技术路径多元化探索。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上海市将XR/AI眼镜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成为首个通过政策推动智能眼镜普及的城市。这一举措不仅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更释放出政府对新兴技术落地的支持信号。此外,雷鸟、Rokid产品在信通院、官方媒体等权威平台的曝光,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AI眼镜技术成熟度的认可。
供应链技术突破支撑量产
泰晶科技在2025亚洲AI智能眼镜大会上展示了适配高端芯片的晶振解决方案,其产品可为智能眼镜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与低功耗支持。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多模块协同运作中的核心痛点,为产品轻量化与续航优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垂类场景渗透率陡峭攀升
场景需求驱动功能聚焦
智能眼镜在会议、骑行、直播等垂类场景的渗透率提升曲线显著陡峭。例如,骑行场景要求设备兼具第一视角拍摄、语音交互与轻便性,智能眼镜通过解放双手与实时识别功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前锤子科技COO吴德周创立的致敬未知公司推出运动拍摄眼镜BleeqUpRangerAI,专门针对运动场景优化防抖与续航能力。
运动领域成技术试验田
2025年Meta与Oakley合作开发的运动场景眼镜即将面世,其产品预计集成环境感知与健康监测功能。这一合作不仅验证了智能眼镜在专业运动市场的潜力,也为其他垂类场景的技术迁移提供了参考。国内企业如英派斯,亦通过与头部厂商合作探索运动场景定制化方案。
技术融合催生新增长点
AI大模型与波导技术的持续迭代,推动智能眼镜从“硬件叠加”向“智能协同”演进。例如,GPT、DeepSeek等模型升级增强了设备的语义理解与多模态交互能力;树脂光波导技术则降低了光学模组体积与成本。中信证券指出,技术融合将显著缩短产品商业化周期,未来智能眼镜或成为继手机后的下一代计算终端。
(注:本文内容严格基于输入资料中的公开信息,未引用资料外数据或观点。)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