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你的幸福生活,我的头等大事|多措并举,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平台经济时代,谁是雇主、谁来负责很关键,‘小哥’们却经常被绕晕。”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魏青松,一直关注新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座谈,魏青松建议多方联合搭建援助平台,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法律保障困难;扎实落实快递企业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面临的工伤保险保障问题。

快递小哥戚邦意:

我上一份工作是一名外卖骑手,之前因为送餐出了交通事故休息了好几天,结果平台一下子扣罚了全月奖金。公益律师建议我收集证据申请仲裁,结果靠我自己整理材料根本搞不定,劳务合同也看不太明白。我们外卖骑手经常遭遇各种纠纷,但想要维权总是摸不着门道。平台企业、劳动监察、公益律师、工会组织,能不能联合搭建援助平台,给我们做点法律培训?

另外,最近我们看新闻得知已经有快递企业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了,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大家送餐或送快递出事故,工伤保险能够提供很好地保障了呢?

“针对联合搭建援助平台及开展法律培训一事,这是当下亟待推进且完全可行的方向。”魏青松介绍,新就业群体在实现灵活就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法律上的模糊地带,其中劳动关系确认、社会保险待遇等问题一直是新业态劳动者关注的焦点。

从法律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合同履行等诸多方面,而骑手们的劳务纠纷往往涉及这些核心法条的运用。目前实践中,不少骑手由于不清楚自身与平台的法律关系,面对复杂的劳务合同条款,如同雾里看花,一旦遭遇诸如上述小哥所经历的因伤被不合理扣罚奖金这类情况,便陷入维权僵局。

对此,魏青松建议政府牵头,联合平台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公益律师和工会组织,共同搭建针对外卖骑手的法律援助平台。该平台可以设置在外卖APP内部,帮助外卖骑手看懂劳务合同,了解劳动法、工伤保险等相关法律政策,并为骑手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法律援助,包括证据收集指导、材料整理支持和仲裁代理服务等。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法律讲座,以通俗易懂的案例剖析合同陷阱、常见纠纷处理流程,线上设置实时答疑板块,让骑手随时随地能咨询求助,从根本上提升骑手群体的维权能力。

快递企业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出现工伤如何认定、赔付?魏青松介绍,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缴纳工伤保险意味着一旦骑手在工作过程中遭遇事故受伤,认定为工伤后,确实能获得相应医疗救治费用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伤残津贴(若构成伤残)等系列补偿,为骑手家庭撑起“保护伞”。

然而,现实实践却存在诸多“拦路虎”:一方面,部分骑手与平台签署的合同性质模糊,介于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这给工伤认定的第一步——劳动关系确认带来阻碍,使得不少骑手无法顺利踏入工伤保险理赔大门;另一方面,工伤保险报销范围虽广,但诸如一些辅助器具的高额进口器材费用,可能无法全额涵盖,导致骑手后续康复成本依然沉重。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让工伤保险真正成为骑手们坚实可靠的后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之举。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开创的判定模式就极具借鉴意义,他们从“联系的密切程度”切入进行综合判断,精准地将相关公司界定为“劳动者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企业”,据此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这一突破性的判定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为骑手维权点亮了一盏明灯。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话,让外卖骑手倍感暖心。魏青松建议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推动一系列关键举措落地:一是立法明晰新就业形态下骑手等群体的劳动关系标准,确保骑手可以无障碍地参保工伤保险;二是优化工伤认定流程,劳动部门与医疗机构、平台数据共享,快速锁定事故与工作关联性,缩短认定周期;三是推动商业保险补充,针对工伤保险短板,借助市场力量,填补如康复器材、营养费等赔付缺口,全方位保障骑手权益。“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外卖骑手的工作环境和权益保障一定会得到显著改善。”魏青松的话语里,饱含暖意。

策划王晓映耿联

统筹高伟聂伟

记者樊玉立陆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