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建立可量化的空间能量评估体系,融合古代堪舆智慧与当代空间科学。
一、理论依据
(1)基础理论融合
(2)核心公式推导
建立三维风水能量场方程:
其中:
G: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形梯度
B:地磁强度
ρ:空气密度
v:风流速度
α,β,γ:传统风水经验系数(需通过机器学习校准)
二、理论体系内容
(1)三维空间建模标准
基础层:BIM 建筑模型(LOD400 精度)+ DEM 地形模型(0.5m 分辨率)
能量层:叠加地磁 / 辐射 / 声场 / 气流等多物理场数据
人文层:嵌入《鲁班尺》比例系统与地域文化禁忌数据库
动态分析维度
(3)关键指标体系
开发三维风水指数(3D-FSQI):
包含:
地磁和谐度(0-100)
气流缓急系数(0.1-2.0)
视觉通透指数(VR 眼动追踪数据)
文化契合度(NLP 分析地方志文本)
三、实践操作流程
七步实施法:
数据采集
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厘米级实景模型)
手持式电磁场仪(测量地磁异常点)
数字孪生构建
在 Unity 引擎中集成风水规则引擎
标注传统 “穴位” 对应的现代热舒适区
动态仿真
使用 Phoenix FD 模拟不同季节气流
通过 COMSOL 验证屏风布局对电磁场的调控效果
量化评估
开发风水能量热力图(基于 Houdini 粒子系统)
生成空间优化方案帕累托前沿图
文化适配
调用《地理天机会元》古籍 OCR 数据库
匹配地方建筑形制知识图谱
实时监测
部署IoT传感器网络(监测温度 / 湿度 / PM2.5 / 地磁波动)
开发风水健康指数 APP
迭代优化
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持续更新经验参数
每季度生成空间能量诊断报告
应用场景案例(略)
(文·范芳碧)
范芳碧老师,笔名:池明,雅号:三溪村夫、三溪道人,道号:晋临。1953年出生于江西永修,拥有大学文化程度,是中共党员。他曾任江西省都昌县邮电局局长、永修县邮政局局长,还担任过政协永修县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今的范芳碧研易修道,师承泰师,主修老子泰师道。他专注于国学文化、堪舆文化、财神文化、谱牒文化、宗祠文化、祭祀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