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郑天伦
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就是“情圣”杜甫!而且,这也不是我说的,这是梁启超说的。
杜甫像。
我们都知道,杜甫是“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我们的印象里,杜甫永远是一副苦着脸、忧国忧民的形象。这样的杜甫,梁启超为什么说他是“情圣”呢?
梁任公的理由是这样的:“因为他(杜甫)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所说的“情”,包括对国家的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百姓的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友人的情(“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对自然的情(“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当然也包括对家人的情。
梁启超像。
其实,仅就杜甫对待他妻子的感情,也可以称得上是“情圣”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对沈复的《浮生六记》大加赞赏,因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妻子画眉,就受到了言官的弹劾。所以,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专门写了《闺房记乐》,实在难能可贵。
《浮生六记》插图。
但是,杜甫写他的妻子,却比沈复早了一千多年。
杜甫属于晚婚族,30岁才成亲,妻子是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杜甫比杨氏大12岁,不过两人的感情很好,杜甫多次在诗中写到妻子。但是,杜甫似乎没有浪漫的觉悟,从来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他在诗中提到妻子时,经常就是两个字——老妻。比如下面这些: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
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寄题江外草堂》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
想必杨氏初次看到“老妻”这两个字时,心里是不会太开心的。但时间一长,她也就习惯了:没办法,老杜就是这么个不解风情的人。但就是这个不解风情的老杜,却一生不纳妾,不狎妓,只和杨氏一个人不离不弃,厮守到老。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杜甫离开家人,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想为国效力。不料在途中,他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被禁长安的杜甫,看着月亮,想起了自己的“老妻”和儿女,于是写了一首诗,狠狠地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看吧,不解风情的老杜,其实柔情起来还是很让人泪目的。两年后,杜甫冒险逃出了长安,兜兜转转回到了妻儿所在的鄜州羌村,写下了《羌村三首》。
《羌村·其一》
……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杜甫还活着,愣是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擦眼泪。夜已经很深了,老夫妻俩还不愿睡去,秉烛相对而坐,怎么也看不够对方,那一刻仿佛是在梦中一样,简直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夫妻间的患难真情都在诗里面了。
说实话,历代文人中,写妻子的诗文不是没有,但大多数都是悼亡诗(文)。妻子在世时就把她写入诗文的,并不多。所以,杜甫就算不是唯一一个在诗里写到妻子的唐诗人,也肯定是写得最多的那一个。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这的确是非常难得的。杜甫不愧是“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