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好,话少,是老师眼里妥妥的“好学生”。
可到了5、6年级,估计是进入青春期的原因,逐渐就有点控制不住表达欲。
而且尤其怕尴尬,一旦遇到尴尬场合就忍不住,非得幽它一默把场子救回来才行。
有一天上课,班主任怒了,现在已经记不清原因,总之站在讲台上训了全班一节课。
当时班上有个小胖子,成绩一般,贫嘴,班主任在台上说,他时不时就在下面接一句,逗得全班大笑。
因为接话接惯了,班主任也不那么生气,说他两句也就算了,然后继续训。
后来越训越狠,小胖子似乎也不敢接话了。
而对于我来说,这就相当于看一场对口相声,一个逗哏一个捧哏,你来我往挺热闹。
忽然之间捧哏的哑巴了,台上就剩下个逗哏的,尴尬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
盯着小胖子看了一阵,见他骚眉大眼,毫无雄起的意思。
我实在忍无可忍了,等班主任又一句反问,“你们到底懂不懂?”
我终于还是哪根筋抽动了一下,随口不耐烦地喊了一个“懂……”
班主任估计被我这一嗓子整懵了,站在台上盯着我。
全班同学也齐刷刷转头,看向最后排的我,仿佛目送烈士一般看着我。
我一时手足无措,但为了缓解尴尬,硬生生又挤出来半句“……还是不懂呢?”
这下可好,哄地一声,全班都要笑疯了,连班主任都一时没憋住笑喷了。
可我还没来得及得意,眼看着她的笑容开始消失,脸越拉越长,直到比刚才还长。
直觉告诉我,要坏菜。
虽然心觉不妙,可还抱有一丝希望,毕竟小胖子经常接话也没见咋地,我就接了这么一句,还不至于十恶不赦吧?
不过人家并没让我犹豫多久,脸拉到最大值的同时,嗓门也开到了最大值,“xx你给我出去!”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接话以彻底失败告终,并喜提第一次赶出教室。
在外面边罚站我就边琢磨,小胖子成天接话不见被骂,我这才接了一次,怎么就被赶出教室了呢?
开始我以为是班主任偏心,可又一琢磨,好像不对,按理说平时她总表扬我,应该更偏心我才对吧?
就这么冥思苦想了一节课,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其实也不复杂,因为在她看来,我是“好学生”,就应该做好学生该做的事。
而小胖子是“接话学生”,就应该接话。
结果现在我这个好学生突然开始接话,相当于人设瞬间崩塌,以至于班主任一时无法接受,于是“由爱生恨”,我自然也就罪加一等了。
从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大体上是要围绕着“人设”做事的。
这不是说“人设”不能改,而是说就算要改,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说改就改,那就不是改,而是“崩”。
当然了,就算循序渐进地改,改的也只能是形式,而内容则要保证前后一致。
什么是形式?
说话、做事这些外在的都是形式。
相应的,什么是内容?
你的价值判断、价值观才是内容。
说话做事可以低调变高调,这只是形式的变化,可以因时制宜。
但你的价值观却不能前后矛盾。
今天刚正不阿,明天阿谀奉承,这就是妥妥的人设崩塌。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领导提携后,该不该送礼表示感激?
要我说,你最好还是保持前后一致。
如果是因为送礼得到的提携,那自然就继续送。
如果是因为业绩得到的提携,那最好就不要送。
毕竟领导看重的是业绩,而不是礼。
一如既往做出业绩,这才是对人家最大的感激。
千万别是人家欣赏你的能力提拔你,结果你却剜门盗洞走了邪路。
如此一来,不但打了自己的脸,更打了人家的脸。
这恐怕就是妥妥的现代版画蛇添足了吧。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