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中亚地区,有一个在历史上十分冷门的王朝,叫做西辽。西辽的都城,是在虎思斡耳朵,这个地方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这很可以理解,因为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西辽幅员辽阔,往北到伊犁河,往南到锡尔河,西至怛罗斯,东到伊塞克湖,可以说是体量巨大,风光一时,是妥妥的中亚霸主。西辽的开国皇帝,叫做耶律大石。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历3世3帝2后,享国94年。 其建立者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群臣又尊汉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
在1141年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到耶律直鲁古时期,西辽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1218年被大蒙古国所灭。
西辽灭亡后,契丹贵族波剌黑在波斯的克尔曼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又被称为“后西辽”,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大石兄弟是契丹人,还是契丹皇族,如果翻起家谱来,他还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从狭义角度来讲,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朝,灭亡于1125年。
辽朝五京陷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被俘虏,即代表了这个曾经空前强大的帝国谢幕。
辽朝灭亡前夜,宗室子弟耶律大石眼见复国无望,于是干脆退出了中原,向西而去,穿过茫茫大漠,来到了中亚地区打拼新天地。当时的中亚,正被突厥人所建立的塞尔柱王朝所控制。塞尔柱王朝久居此地,很少外出,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也一直是若有若无,因此奇装异服的耶律大石自打踏上中亚的土地,就被当成了异教徒。
为了驱逐异教徒,塞尔柱王朝立刻起兵十万,发起了圣战。由于年代久远,史书的记载又少,所以作者没有查阅到当时耶律大石去中亚带了多少兵,粗略估计,大概有两三万。然而,就是靠着这两三万的兵力,耶律大石不仅击败了敌方十万联军,还顺势把塞尔柱王朝赶出了中亚。
老王朝败走,耶律大石的西辽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当年的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可能想到过,自己所建立的国家终有一天会走向灭亡,但他一定想不到,他的子孙会将契丹人的王旗,树立到了这么遥远的地方。
诚然,就连耶律大石本人,可能也没有想过会有这一天。想当年,他是辽朝末帝耶律延禧忠诚的奴仆,为了帝国的发展鞠躬尽瘁却从未得到过重用。想当年,他是岌岌可危的辽朝最后的底牌,在残酷无情的战场上分身乏术,却还要抵抗北宋和金朝的接连进攻。想当年,他是在茫茫大漠中穿行的旅者,在风沙苦寒之地硬捱的流浪人。
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中亚之主,成为了“菊儿汗”,意为“大汗中的大汗”。耶律大石临终之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耶律夷列。耶律夷列,生年不详,只知道父亲驾崩的时候,这位仁兄还是一个小屁孩,上炕都有点费劲的那种。
主少国疑,耶律大石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儿子难以独自处理国家政务,所以他遗诏妻子萧塔不烟临朝称制,辅佐儿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幼,辽朝也有一位萧太后辅政监国,缔造了辽朝的极盛时代,而如今,萧塔不烟也走上了这条老路。萧塔不烟执政的时间不长不短,一共七年。
七年之后,儿子耶律夷列长大成人,终于亲政称帝。关于萧塔不烟这个女人,史书上对她的记载,十分乏善可陈,唯一的一些记载表明,这是一位手段强硬,拥有和昔年萧太后一样的铁血性格。
谓予不信,请看下文。
我们知道,辽朝是被女真人的金朝灭亡的,他们搞亡国工作不彻底,虽然抓获了末代皇帝耶律延禧,但却放跑了耶律大石,这事儿在金朝的心里,一直是个疙瘩。金朝当然也想要讨伐耶律大石,但问题是西辽的国都远在中亚,一来一回实在是太耽误时间,而且穷家富路,只要出征,必然要花不少钱,所以金朝也只能是有心无力,望关兴叹。
这个世界上最难取得事情就是,鸭子已经煮熟了,但是离的太远。不吃这只鸭子吧,馋。跑过去吃这只鸭子吧,路费比鸭子本身都要贵了。然而,当耶律大石晏驾,西辽政权交替之际,金朝的荷尔蒙又开始蠢蠢欲动。所谓,趁你病时要你命,现在不收拾你,更待何时?
金朝当时的皇帝,是金熙宗完颜亶。完颜亶这个人,也算是文韬武略,有点水平,对西辽问题也一直很关心,一听耶律大石领了便当,立刻派出使臣前往西辽劝降。
这位使臣的名字,叫做粘割韩奴。这位粘割韩奴同志,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这趟去西辽,是独自出行,属于是到了人家的地盘去宣示主权,还得规劝对方投降,这是个很有技术难度,而且危险系数很高的活,稍微说错一句话,那就很有可能要掉脑袋。
然而,我们的粘割韩奴同志毫不自知,到了西辽之后立刻摆起了派头,态度蛮横,说话嚣张,甚至还要求当时西辽的实际统治者萧塔不烟下马听诏。昔年辽朝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曾经断腕治国,当年辽朝萧太后更是御戎前线签订檀渊之盟,今天的萧塔不烟,难不成还能是个软柿子么?
虽然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问题是,不斩来使的前提是,你自己不能作死。
结果,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的粘割韩奴惹恼了萧塔不烟,萧塔不烟二话不说就把这位仁兄给宰了。手起刀落,毫不犹豫,足见这位太后的心性。
游牧民族的女性,向来是强悍的。她们是家族的女儿,肩负着族人的使命,她们是皇帝的女人,要为皇权付出一切,她们是幼帝的母亲,更要为了王朝的未来宵衣旰食,奉献出自己的余生。把生命奉献给王朝,即便身死族灭也在所不惜,这是契丹太后们的宿命。
七年之后,耶律夷列亲政,西辽进入极盛时期。皇帝在位的第一年,曾经对都城虎思斡耳朵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内畿18岁以上成年男子的人口,竟然达到了惊人的84500户。
中亚的霸主,果然名不虚传。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临死时,传皇位于儿子耶律直鲁古。有趣的是,这位耶律直鲁古继承父亲帝业时候,也是个小朋友,比当年他父亲接班的时候,年纪还要小。当年耶律大石给自己留下了太后萧塔不烟,如今耶律夷列也想要为年幼的儿子留下靠谱的人来辅佐于他。
但是很可惜,耶律夷列的皇后早逝,皇帝没有办法,只好指定自己的妹妹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帮助儿子耶律直鲁古。有,他总比没有强啊,对不对。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位耶律普速完和当年的萧塔不烟相比,那可就差了一大截了。战略眼光平平,治国水平一般,并且最为关键的是,耶律普速完的生活作风还很有问题。
耶律普速完的丈夫,叫做萧朵鲁不。
俩人结婚多年,感情生活一直很不错,然而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之后,权力变大了,野心也变大了,野心一大,欲望也跟着变大了。
这位女同志恬不知耻,道德败坏,居然和自己丈夫的弟弟萧朴古只沙里搞到了一起,有了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和丈夫的弟弟胡搞瞎搞,这种行为已经是很过分了,然而更过分的是,耶律普速完嫌丈夫碍手碍脚,居然动用私权,把自己的丈夫从中央调到了外地去上班。
支走丈夫,耶律普速完还不满足,干脆罗织罪名,直接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萧朵鲁不杀掉了。最毒(部分)妇人心,这话不是浪得虚名的。不过,耶律普速完想不到,不是谁拥有最高权力,谁就可以随便杀人的。如果说萧朵鲁不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身份背景,那也就是乱世一捧土,杀了挖个坑就埋了,但问题是,萧朵鲁不也属于是西辽宗室,他的父亲萧斡里剌是帝国的重要人物,你把他儿子杀了,他能善罢甘休么?
这个萧斡里剌,属于是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的亲信,当年耶律大石还在辽朝做将领的时候,萧斡里剌就跟着耶律大石一起混,后来耶律大石西征,萧斡里剌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西辽开国之后,被封为了六院司大王。
这个六院司大王,具体是什么官职 ,作者不太清楚,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是个军职,有兵权,而且还能调动不少军队。萧斡里剌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相当难受,他越想越憋气,越想越上火,一拍大腿,干脆调动军队,发动兵变,包围皇宫,并且亲自射杀了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老实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萧斡里剌完全可以趁势登基,将耶律一族的皇位取而代之。然而,萧斡里剌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虽然是权臣,但却并不是一个佞臣。
造反,起义,兵变,逼宫,杀人,这一切的一切,动因不是因为萧斡里剌的野心和欲望,而只不过是因为,他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父亲。虎思斡耳朵血流成河,尸首遍地,复仇之后,萧斡里剌没有奔向皇位,而是黯然的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
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幼年时受过很好的契丹族的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曾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3]
而此时的辽国开始覆没,统治集团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党争不已。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6年金军占领辽东京,1120年辽失上京,中京陷入危机,北宋也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耶律大石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守卫南京道。
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攻下中京、泽州。天祚帝从南京撤退,途中受到金军的偷袭,仓皇逃奔,“乘轻骑入夹山”,与外界消息隔绝。当天祚帝出走南京时,诏留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守南京。至是,数日命令不至,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为帝,据有燕、云、平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耶律大石被耶律淳视为肱骨之臣,官至太师。 [4] 梦想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宋也与金朝缔结了海上之盟,南北夹击辽朝,但被耶律大石、萧干两次率军击退 [5] 。同年,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临朝称制。
1123年春,金军攻破居庸关,北辽王朝危在旦夕,耶律大石决定挟持萧德妃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因耶律淳被立之事杀萧德妃及外甥耶律常哥,由于耶律大石的辩解,才使天祚帝赦免了其余众人。
耶律大石在辽天祚帝帐下任都统一职,
1123年,率辽军进攻奉圣州,驻军于龙门山东二十五里处。金朝都统完颜斡鲁派完颜照立、完颜娄室、马和尚等率军攻打,耶律大石战败被完颜娄室俘虏,所部投降。完颜宗望用绳子绑着耶律大石,强迫他作为向导,率军袭击了天祚帝位于青冢泺(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的大营,俘获了天祚帝之子秦王耶律定、许王耶律宁和嫔妃、公主、从臣多人,获取辎重车万余辆。 [6-8]
1123年秋九月,耶律大石随金朝西征,带领家眷自金营逃出,率领一支部队投奔天祚帝 [9-10] 。
1123年,耶律大石率军袭击金朝军队,战败被俘。
1124年,耶律大石逃归,并带回一支军队。天祚帝得到这支军队,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的支持,自谓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不可,说:“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但是天祚帝不能采纳,坚持出兵 [11] 。耶律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复大业,便杀掉悻臣萧乙薛和坡里括,自立为王,设置北南面官属,率铁骑二百,夜间离开天祚帝大营, [12] 投奔中亚的喀喇汗王朝。据《辽史》载,耶律大石在西迁过程中,曾给高昌回鹘君主写信:“是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这里的大食即喀喇汗王朝。他走后,天祚帝出兵,先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很快被金军打败。
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在应州被金军俘虏,辽亡 [13] ,此时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可敦称王耶律大石像
耶律大石率军从夹山出发,北行三日渡过黑水(爱毕哈河),途中遇到白鞑靼人首领床古儿,床古儿给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马,二十头骆驼,若干只羊的援助。 [14] 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于1124年到达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召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个军州的长官和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个部族的首领举行大会。在大会上,耶律大石慷慨激昂的指出先祖创建辽朝的艰难以及由于金朝对于辽朝侵略,造成天祚帝流亡在外、生灵涂炭,号召各军州和部族驱逐仇敌,复兴大辽。耶律大石慷慨陈词:“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耶律大石安置官吏,整顿兵马,磨砺武器,得到精兵万余人。 [15]
由于可敦城是辽朝的西北边防重镇,边防军队不得随意征调,军队在战乱中得以保存,并且此地还拥有可骑乘的战马数十万匹 [16] 。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建立根据地后,积攒实力,不断派使者联络白鞑靼人、西夏以及南宋,从外交上孤立金朝。
1125年夏,西夏联络耶律大石攻取金朝的山西诸郡。1125年末,耶律大石派使者联络北宋, [56] 提议合力攻打金朝。1127年,白鞑靼人与耶律大石通好,拒绝将马匹卖给金朝。金太宗派使者问罪,双方关系紧张。1129年,耶律大石率军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营。1130年,金太宗派耶律余睹、石家奴、拔离速征讨耶律大石,但由于诸部落不同意出兵,大军行进至兀纳水后收兵。
西征扩土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实权后,并未像他所说的那样,去“救君父、济生民”,而是贯彻他的既定方针——“养兵待时而动”。这块根据地有水草丰茂的牧场,广有牛羊,给人们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时又有一定的粮食作物,补给人们一些淀粉食品。这为耶律大石政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其南部有宽阔的沙漠地带,成为自然防线,便于耶律大石政权休养生息。在这期间,耶律大石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争取金国的敌国,同南宋、西夏都有联系。 [17]
契丹族英雄耶律大石西征图
耶律大石政权经过五年,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决定向外发展。重建辽国,固然是耶律大石和臣下最向往的,但是新兴的金国处于全面上升时期,实力很强。此时,耶律大石想到了同辽国素有通商联姻且与自己有远亲关系的喀喇汗王朝。于是耶律大石政权决定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再来消灭金朝,光复辽国。
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军队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突厥吉利吉思地区,向这里的部族发动进攻,这些部族反过来也袭扰耶律大石的军队。耶律大石率军离开这里,向西征进,进入翼只水(今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也迷里河(今新疆额敏河)地区。
耶律大石西征军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这里已经是喀喇汗王朝境内,阿赫马德汗将大石部众安排在叶密立,大石遂在此修筑城池,招抚当地突厥部族,从当地突厥游牧民的口中得知,喀喇汗王朝如今也是内忧外患,无法派遣军队光复辽国。耶律大石便改变了计划,试想通过谋略在中亚打出一片新天地。叶密立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宜于放牧;但是处于高山、沙漠包围之中,地面狭小,不可能长期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一个威摄中亚的国家。于是耶律大石决定通过高昌回鹘王国,向西扩展。他率军出发之前给回鹘毕勒哥送去书信,说辽朝“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 [18] 。回鹘王收到这封信后,耶律大石的军队已兵临城下,只好大开城门,把耶律大石迎进宫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临行时又献马六百匹、骆驼一百头、羊三千只,并表示愿送质子孙,作为附庸,并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军队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领军队翻过天山后,向西推进。东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马德汗集合军队进行抵抗。耶律大石的军队被击溃,退至高昌回鹘王国。但这次回鹘王毕勒哥却再不迎接,而是掩杀、追袭,俘虏了耶律大石的将领撒八、迪里、突迭等。耶律大石带领败兵回到叶密立后,接受了这次出征的教训,继续“养兵待时而动”。 耶律大石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后,金朝西北前线很快得到情报。第二年,即1131年,金军元帅粘罕发燕云汉军和女真军一万人令右都监耶律余睹率领,北攻可敦城;又发燕云、河东夫运粮随行。金军的这次进攻却因为沙漠的阻挡而以失败告终,《大金国志》记载:“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19] ”
西辽建国耶律大石在东线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征喀喇汗王朝虽遭惨败,但及时调整了方针,与民休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族的拥护,户数达到四万,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突厥语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 [20] 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
西辽建立后,由于深受汉文化和中原政权典章制度的影响,虽然僻处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辽国旧制,上尊号为“天佑皇帝”,并改元为“延庆”,册立皇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同时规定王朝官方语言为汉语。作为附属国的喀什噶尔东部喀喇汗王朝也深受影响。由于西辽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宽容优待政策,喀什噶尔在西辽统治期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相当的发展。据12世纪末期阿拉伯史学家依宾·艾尔阿梯尔记载,西辽在征服喀什噶尔后,并不干涉当地的治理,仅征收当地百姓每户每年一个迪纳尔的金币,各地首领只要在衣带上系一个西辽颁发的银制腰牌,就算西辽政权派驻当地的官吏了。
对外扩张耶律大石称帝后,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1132年,当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巩固住地位之后,开始扩大领域,他首先率领军队南下,再次进入高昌回鹘王国。国王没有组织抵抗,便归顺了西辽。耶律大石把高昌回鹘王国并入西辽版图,但仍让它继续统治这一地区。1130年耶律大石进攻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喀什噶尔地区失败之后,把进攻目标转向七河地区。
早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前,在喀喇汗王朝的边境上已住着一万六千帐从辽朝来的突厥—契丹人,东部喀喇汗王朝委派他们守卫边疆,赐给他们份地和奖赏。以后东部喀喇汗王朝与这些突厥—契丹人发生矛盾,强迫他们与妻子隔离,想使他们从此绝后。这些突厥—契丹人自然不愿意,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后来这一支突厥—契丹人与耶律大石的部队会合,但耶律大石并没有率领军队向前挺进,而是驻扎在边境上等待时机。
东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马德汗死后,儿子易卜拉欣继位,他是一个无能的人,葛逻禄和康里不再服从他,而且经常欺凌他,袭击他的部属和牲畜,他也无法控制局势。
1134年初,易卜拉欣听说耶律大石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便派出使臣,请求他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衮去。耶律大石接到请求后,便率领大军开进巴拉沙衮。耶律大石把易卜拉欣汗降封为王,保存了东部喀喇汗王朝对喀什噶尔与和田的统治,作为附庸国;同时也对这些地区派出军队。巴拉沙衮地区,是可耕可牧的“善地”。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建都巴拉沙衮,后将其改名为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他把沙黑纳(意为监督官)派往各地,康里人也服从了他的统治 [21] 。
东征金国在兵不血刃而归并东部喀喇汗王朝的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敌刺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刺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国。出征部队举行誓师大会,以青牛白马祭天。但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22] 。
西辽的这次东征再次引起了金朝的注意,金熙宗继位后,1135年,命粘罕再征西辽。金军进入沙漠后,被西辽的伏兵多次攻击,共三昼夜,胜负未分。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副将外家得本来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军中,率部下起义。金军在西辽军和起义军的夹击下,大败而归 [18] 。
西辽在西方的扩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东方也击退了金军的进犯,王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根据穆斯林史籍的记载,西辽对其归并的地域的城乡居民的所有权没有做任何改变,耕地仍归居民耕种。居民只交很轻的税,每户纳一个狄纳尔(中亚地区金币,重约7~8克)。不久,百姓兴旺,牲畜肥壮。在政治上,西辽对归属他的国王让他们继续统治本土,发给他们一块银牌做为归顺的标志;西辽政府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那里。这些附庸国王一般都受到菊儿汗的礼遇。因此西辽整个社会安定,“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18] 。
西向扩展1137年西辽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向外扩展。它首先进入费尔干纳谷地,在这里大概没有遇上什么抵抗;继续向西推进,到达忽毡。在这里遇上西部喀喇汗王朝的马赫穆德汗的抵抗。两军交战,喀喇汗王朝军队被击溃,马赫穆德汗逃回首都撒马尔罕。“事件严重地震惊了它的居民,恐慌和沮丧加重,单等着早上或晚上灾难[的降临]。布哈拉和河中其他城的居民也是这样。”然而西辽军队却没有乘胜前进,而是停下来巩固新地盘,等待更好的战机 [23] 。
1141年,喀喇汗王朝又爆发了康里人与葛逻禄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向自己的宗主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桑贾尔求援。在此之前,马赫穆德汗被西辽军队打败逃回撒马尔罕后,已经苏丹桑贾尔派出使臣求援,说穆斯林遇上了灾难,鼓动他保卫穆斯林。呼罗珊、西吉斯坦、伽兹纳(里海西南),马赞兰德(里海南岸)和古尔(阿富汗中南部)的国王们都带兵加入。桑贾尔集中了十万多骑兵,1141年7月渡过阿姆河。当他听到马赫穆德汗关于发生冲突的情况后,便向葛逻禄人进攻。
葛逻禄人派人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给桑贾尔写信,为葛逻禄说情。不可一世的桑贾尔不但没有接受说情,反而要耶律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否则就要武力解决。耶律大石下令进军,他率领军队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与敌相遇。耶律大石在达尔加姆狭谷立营,并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二千五百攻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枢密副使萧查刺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领兵二千五百攻其左翼,自率其余部队攻其中军。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是将军库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国王,中军由自己亲率。
1141年9月9日会战。桑贾尔军虽先声夺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西辽军队越战越猛,桑贾尔的妻子、两翼指挥官及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玛尔被俘,桑贾尔侥幸逃脱。桑贾尔军队伤亡惨重,死亡总数达三万人。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并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 [24] 。
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带着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仓皇逃奔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捷尔梅兹),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从此塞尔柱王朝退出河中地区。耶律大石领兵进入撒马尔罕。耶律大石让西部喀喇汗王朝继续统治河中地区,并封马赫穆德汗的弟弟伊卜拉欣为桃花石汗,留下一名沙黑纳,监督其统治。耶律大石把西部喀喇汗王朝变为自己的附庸之后,便派大将额儿布思进军花剌子模国。额儿布思进入花剌子模后,大肆屠杀平民,洗劫村落,迫使花剌子模的沙阿即思投降。阿即思向他表示愿效忠菊儿汗和交纳年贡三万金狄纳尔及其他贡品。缔结条约后,额儿布思从花剌子模撤军。
康国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耶律大石是辽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起初为挽救辽朝覆亡,转战长城内外,尽心竭力,后来审时度势,率众西征。建立起另一个新的帝国。疆域东起土拉河,西尽咸海,左右中亚形势近百年;在戎马倥偬中,总结辽朝衰亡教训,吸收土著统治经验,创建和制定了一套体制和政策,对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穆斯林史学家称赞耶律大石是“一位公正的君主,因为公正和才干而受到崇敬。 [25] ”在蒙古征服中亚时,随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的耶律楚材说: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26] 。
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迹被传到欧洲,正逢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于是在欧洲流传着东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约翰,是基督教的捍卫者。俄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古英语中中国的发音类似于“契丹”,都是受耶律大石西征的影响。而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了西辽帝国的代称,在耶律大石死后,金、西夏、南宋等国家对西辽的后代君主皆称为“大石”。 [27]
中期统治耶律大石去世后,儿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她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 “感天皇后”。 [28]
出使西辽的武义将军粘割韩奴
1144年,回鹘遣使向金朝进贡,说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韩奴武义将军衔,出使西辽。
1146年,粘割韩奴经由高昌回鹘王国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正值感天后萧塔不烟到野外,粘割韩奴对感天后十分无礼,粘割韩奴回答说:“我上国使也,奉天子之命来招汝降,汝当下马听诏。”感天后说:“汝单使来,欲事口舌耶!”叫人拉下马来,命他下跪。韩奴大骂:“反贼,天子不忍于尔加兵,遣招汝。尔纵不能面缚请罪阙下,亦当尽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 [29] ”感天后怒,杀粘割韩奴。感天后怒杀金朝使臣是不对的,但是这件史实却能告诉我们,西辽当时是国力相当强大的王朝,非南宋、西夏之可比;而金朝及其使臣仍以“上国”的态度对待它,那粘割韩奴碰壁以至遭杀都是咎由自取。
感天后“权国”七年,在萧塔不烟执政期间,西辽社会安定,经济继续发展。
1150年,萧塔不烟将执政大权交还于儿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后,改元“绍兴”。
绍兴元年(1151年)西辽进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岁以上,得户八万四千五百户。 [18] ”这充分表明了西辽的强盛。后来,西辽还令东部喀喇汗王朝出兵支援西部喀喇汗王朝平定葛逻禄首领的叛乱。
辽仁宗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于1163年去世,庙号仁宗。儿子都年幼,“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耶律普速完也“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西辽王朝发现随身携带武器的葛逻禄人始终是河中地区不安定的因素,决定给予彻底解决。
1164年,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命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地区的葛逻禄人迁往东部喀喇汗王朝领地喀什噶尔,他们到那里后不准再携带武器,从事农业或其他劳动。西部喀喇汗王朝执行命令,逼迫葛逻禄人迁徙,结果引起暴动,但很快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从此,葛逻禄人在河中地区的势力衰落。
1165年,西辽军队进入呼罗珊,劫掠了巴尔赫。巴尔赫臣服于西辽,并向西辽缴纳土地税。 [30]
1170年,西辽和喀喇汗国集结军队对花剌子模展开进攻。花剌子模沙阿伊尔·阿尔斯兰派葛逻禄人阿亚尔伯克迎战,双方在阿姆河畔遭遇,花剌子模战败,阿亚尔伯克被俘。不久伊尔·阿尔斯兰去世,其幼子苏丹·沙赫继任,其兄阿拉丁·塔乞失投奔西辽。塔乞失以花剌子模的财宝和按时缴纳年贡为条件,换取了耶律普速完的支持。
1172年,耶律普速完命丈夫萧朵鲁不率军护送塔乞失回国,苏丹·沙赫和其母图儿罕闻讯逃走,西辽加强了对花剌子模的控制。但菊儿汗频繁派使者到花剌子模,每次都索要大量贡金,有些使者甚至不遵守外交礼节,这都让塔乞失大为恼火。塔乞失下令处死一位对他无礼的契丹贵人,并与契丹使者相互谩骂。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苏丹·沙赫投奔西辽,向耶律普速完解释说自己得到了花剌子模百姓和军队的拥护。耶律普速完命萧朵鲁不率军护送苏丹·沙赫回国,塔乞失下令决阿姆河河堤,放水冲毁道路,阻止西辽军队的前进。萧朵鲁不将苏丹·沙赫护送至呼罗珊,苏丹·沙赫攻下梅尔夫、萨拉赫斯和图斯,在此立足,至1193年才被塔乞失吞并。
耶律普速完执政时期,西辽与金朝也有接触。
1175年,粘拔恩部首领寅特斯和康里部首领孛古率3万户背叛西辽,投靠金朝,使西辽对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控制力减弱 [31] 。
1177年,金熙宗派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巡边,随行的契丹人挼剌、招得、雅鲁、斡列阿四人投奔西辽。 [32]
鼎盛与衰落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耶律普速完与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通奸,封驸马为东平王,又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但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权势人物。
1178年,耶律普速完处死驸马后,萧斡里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立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为汗,改元天穆。耶律普速完在位14年。
西辽在感天皇后和仁宗统治时期,基本上贯彻执行耶律大石制定的国策,对外派兵,对内生聚,到承天后统治时期国力已相当雄厚。耶律直鲁古继位后,西辽达到鼎盛时期。同时,西辽的统治集团奢侈,开始腐化,对外连年用兵,对内加重剥削。耶律直鲁古在位期间,一味娱乐游猎,不理政务,致使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在卡特万会战之后,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不仅完全退出河中地区,而且在呼罗珊地区也日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阿富汗古尔王朝。古尔王朝在12世纪末已是阿姆河以南的大国,它于1197年占领了巴里黑(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之西北)。该城的统治者原来每年向西辽王朝送缴土地税,古尔王朝占领巴里黑后,停止了该城向西辽王朝缴纳贡赋。同时古尔王朝还与花剌子模发生冲突,花拉子模沙特克什向西辽王朝求援。使臣对耶律直鲁古说,西辽王朝应该出兵报复,不然古尔王朝将像夺取巴里黑一样夺取花剌子模,然后进攻西辽。西辽遂派塔阳古为统帅带领大军出征。
1198年春,大军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地区,同时花剌子模沙特克什也率军到达图斯。西辽军队进入古尔王朝后,占领了许多地方,到处抢掠、杀戮。西辽军队向古尔王朝的巴里黑城长官发出最后通牒:或是放弃巴里黑城,或是送缴像从前一样的贡赋。巴里黑城长官拒绝了,联合呼罗珊的一些城堡袭击西辽军队。结果西辽军队溃败,被追逐至阿姆河,许多士兵被赶进河中淹死,损失一万二千人。西辽军队惨败的消息传到巴拉沙衮,耶律直鲁古大为震惊,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索取损失赔偿。特克什拒绝。菊儿汗派兵伐花剌子模,失败而还;花剌子模军追至布哈拉,并攻下该城。
西辽
1203年,古尔王朝与花剌子模又发生战争。特克什已死,他的继承人摩诃末沙向西辽派出使臣求救。菊儿汗派塔阳古率领一万军队救援,西部喀喇汗王朝苏丹苏丹·奥斯曼也率军参加。古尔王朝苏丹什哈布·丁听到消息后仓皇撤兵,在安都淮沙漠被西辽军队包围,双方展开激战。古尔军队有五万人死于战场,古尔苏丹逃脱,进入城堡。西辽军队又把城堡团团围困,经奥斯曼说合,古尔苏丹交出赎金,西辽军队释放了古尔苏丹。西辽军队虽然获得胜利,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西辽并没有带来实际好处,相反却为花剌子模在呼罗珊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也开始逐步兴起,显露出摆脱西辽统治,在中亚地区称霸的倾向。随着花剌子模国力的增强,摩诃末沙不甘心于自己的附庸地位,便停止了给西辽的年贡。耶律直鲁古派宰相马赫穆德三依督责贡赋。当时摩诃末正准备对钦察发动战争,既怕西辽大兴问罪之师,又不愿以藩属的身份接待使臣,便请母亲图儿罕可敦来处置。图儿罕可敦以尊崇的礼节接待西辽的使臣,缴纳了所欠的年贡,并派出几名贵族随马赫穆德巴依朝见菊儿汗,表示迟纳年贡的歉意,保证今后洛守藩属的义务。但是,摩诃末沙征钦察胜利返回后,不仅停止了对西辽王朝的贡赋,而且开始征服整个河中地区。
1206年,布哈拉爆发了桑贾尔领导的人民起义,摩诃末沙认为这是征服河中地区的大好时机,便率军进入河中地区,攻占布哈拉,镇压了人民起义。摩诃末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奥斯曼结成同盟,与西辽对抗,但被西辽打败。摩诃末沙退回花剌子模。奥斯曼转向西辽,并向菊儿汗的女儿求婚,但遭到拒绝,于是再转向花剌子模。
1210年,摩诃末沙再次出兵,进入河中地,受到奥斯曼的热烈欢迎;但他们再不是平权的盟友,而是宗主与附庸的关系。摩诃末沙为动员广大穆斯林支持自己,煽起他们的宗教狂热,宣布对西辽进行“圣战”。他在怛逻斯附近打败西辽军队,并俘虏了其主帅塔阳古。从此摩诃末沙威名大震。
西辽在对付帝国西部的花剌子模国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叛离而失败的同时,西辽在各个属国的官员也日趋腐化。
1209年,东部的高昌回鹘王国于杀死西辽王朝的监督官投靠蒙古国。
1211年,葛逻禄部首领阿儿斯兰汗投奔成吉思汗。
到此为止,西辽王朝只剩下东部喀喇汗王朝这一个附庸国。后来东部喀喇汗王朝也起兵造反,菊儿汗出兵镇压,并把喀喇汗王朝的穆罕默德俘虏,囚禁于巴拉沙衮,才稳定住局势。但是这时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情况也已与全盛之时不可同日而语。西辽王朝气数将尽,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走向灭亡蒙古兴起后,乃蛮部被铁木真部打垮,乃蛮部太阳汗子屈出律(又称古出鲁克)及大量部民逃脱。他们奔往别失八里,从那里又越过天山到达库车。屈出律带领部下在库车山里东游西荡,既无粮食又乏给养,而跟随他的那些人已作鸟兽散。
1208年冬,屈出律只好去投奔西辽王朝的菊儿汗。屈出律到巴拉沙衮后,有一段时间为菊儿汗供职。当花剌子模的沙摩诃末起兵反对西辽时,东方的属国、属部也起来造反,西辽处境困难。这时屈出律提出让他去纠集乃蛮旧部,以强大西辽的建议。耶律直鲁吉接受了他的建议,赏赐他许多财宝并封他为可汗。
屈出律到叶密立和海押立一带收集自己的族人,又同其他部落结成联盟。他率领这支军队进入西辽直辖领地,大肆杀戮和抢劫。他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约定夹攻菊儿汗,瓜分西辽土地。屈出律出兵击败西辽军队,遂劫掠乌兹干,又进攻巴拉沙衮,但被菊儿汗打败,士兵大半被俘。屈出律北走,重新集结兵力,等待时机。
1210年,怛逻斯战役后,花剌子模和西辽各自退兵。西辽军队纪律败坏,沿途烧杀抢劫,人民惊恐。当他们抵达巴拉沙衮时,居民们紧闭城门,拒绝他们入城。西辽军队的将领们告诉他们花剌子模已退兵。但居民们不相信,坚持战斗了十六天,最后被西辽军队用大象把城门攻毁。西辽军队入城后,屠杀三天三夜,有四万七千人被杀。西辽军队同时大肆抢劫,得到大量财物。但是这时菊儿汗财政困难,国库空空如洗。宰相马赫穆德巴依怕菊儿汗征收自己的财产,便建议把士兵抢劫的财物集中归国库。当将军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各自带军队离开菊儿汗,煽动叛乱。
屈出律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211年秋天趁直鲁古外出狩猎的时候将其带军队突袭菊儿汗,攫取了政权。《辽史》记载,“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屈出律攫取政权后,表面上对菊儿汗很礼敬“尊耶律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实际上是利用他来稳定自己的统治。耶律直鲁古在郁抑悲意中生活了两年,于1213年死去。耶律直鲁古史称末主。
屈出律为了取得契丹贵族的支持,娶了西辽王朝末代皇帝直鲁古之女忽浑公主,并依公主劝告,他由基督教改信佛教。由于花拉子摸国摩诃谟打着伊斯兰教旗号向东扩张,屈出律在全国大力推行佛教,打击伊斯兰教。屈出律要穆斯林改奉佛教,至少要穿戴契丹人的服装,并强制推行,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
1218年,成吉思汗令哲别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哲别尚未到达哈失哈儿城(今新疆喀什),屈出律已逃之夭夭。哲别抵达后,曾派人向当地居民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居民们的一致拥护,使屈出律所到之处,均遭到抵抗,被迫逃往巴达克山谷(今阿富汗境内)。因山谷崎岖不平,行走困难,蒙古军无法深入。因此,哲别跟当地猎户达成协议;如果能捉住屈出律并交付于蒙古军,蒙古军不再向猎户索取任何物品。猎户因此包围了屈出律及其部卒,将其捉拿后,送交了蒙古军。哲别下令,将屈出律处死。同时,蒙古军顺利进入西辽都城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布拉多内吉城),西辽—喀喇汗各地领主相继归附,西辽国灭亡。
后续西辽灭亡后,契丹贵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尔曼,被花剌子模苏丹收用。
1224年,波剌黑建立起儿漫王朝 [34] ,又称后西辽。大约位于今天伊朗的克尔曼沙阿、呼罗珊一带。这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1259年,投降蒙古,被授予库鲁汗称号。1306年,后西辽被伊尔汗国兼并。1309年,西辽彻底灭亡。
时至今日,在原西辽故地生活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这两个民族中,都保留有独立的乞塔(契丹)部落。甚至在柯尔克孜中,乞塔(契丹)是一个重要的部落,人口众多,势力较大。可以说在西辽灭亡后,喀喇契丹人依然生活在西辽都城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布拉多内吉城)一带,例如其王族后裔中有以“局儿罕”为汉化姓氏者,称局氏。并在后来以完整的部落组织加入到了哈萨克和柯尔克孜这两个民族实体中去。
老将军随后拥立了那个本来还要好几年之后才能亲政的耶律直鲁古,这个茫然无措的年轻人望着时下的乱局不知所措,就如同多年前那个望着大辽帝国崩塌的耶律大石一样。
风云际会,电闪雷鸣,谁也不知道西辽的未来,会走向何方。